当然,我没忘记这期间我在学习的专业是:金融学。开始将网络技术与金融结合,学习电子金融、网络金融,阅读各种书籍杂志,也学习当时国外的一些做法和国内的尝试。我还体验了Paypal、E-gold等海外支付公司,当然,我当时并没有海外资产,于是通过海外的有偿广告栏赚了几美元,存到E-gold账户里。 但网上购物并没有什么大范围进展,我身边也没啥人用。直至2003年春天,非典期间,网上购物开始受到关注。5月,马云在杭州成立了淘宝网,成为国内第一家免费的C2C电子商务网站,然后很快就击败了收费模式的易趣网。也是2003年的那个暑假,我在家写完了学年论文《在电子商务时代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那可能是我第一次关注到Paypal这种东西对银行经营的支付有替代作用。
起初我把淘宝网当跳蚤市场(也就是易趣网、Ebay起初的定位),在上面淘到了一些绝版的唱片,也把自己不想要的书、唱片放到上面卖。于是我成为了最早的一批网店拥有者。 2003年底,马云在找银联解决支付而无果后,淘宝网开始自己推出支付宝服务,最初是为了解决C2C的信任问题。因为C2C和B2C不一样,双方相互不认识,交易时,买方先汇款会承受风险。为此,支付宝作为“信任中介”,买方先把钱付到支付宝,卖方发货,买方收货后再确认,支付宝才把钱打到卖方账户。为实现这一功能,支付宝在国内破开荒地开设了“账户”(国内此前已有互联网支付公司,但没有账户),这一账户竟然在后来成为了搅局者。 2004年,我临近本科毕业,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发展在线金融服务业以实现混业经营的途径探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推广在线金融服务,来打造网上金融超市,实现混业经营。文中使用的海外案例是E*Trade。多年之后,这家公司混得其实也没那么好。 当时所谓是在线金融服务业,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国内后来通行的称谓是网络金融。其实,以1995年中国银行在国内首推网上银行为标志(也就是我还在家里老妈的机器上练习BASIC的时候),我国金融业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网络金融时代。但同样是1995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家纯网线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比我们又前进了一大步,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纯网络的玩法并不灵验,这银行还是被其他传统银行收购了,回归了“鼠标+水泥”模式。至于为什么,答案在很多年后才揭晓。 此前的第一阶段,是金融机构引进计算机的电子金融时代。 长久以来,金融业的记账都是手工的。比如我大姨在农信社工作时,仔细地手填着一张张单据。 195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业务量井喷,西方的很多金融机构开始引进计算机,起初的想法也很单纯:手工记账真的太令人绝望了!工作量巨大,还难免出错。 后来,金融机构引进的计算机技术越来越丰富,直至后来引进了网络技术。但这种网络并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得晚至 才发明),而是金融机构内部的专用网络,客户办理业务还是得去网点。后来,银行开始在网点外摆上ATM机,用专网与银行相连,服务触角第一次伸到了银行经营场所之外。 我们一般把金融业引进计算机和内部专用网络的阶段,称为电子金融时代。而开始在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则是网线金融时代。 当然,对于这一阶段,我没有任何亲身参与的经历…… (三) 2006年,我硕士毕业,为了离家近,来到上海工作。入职银联数据,中国银联的一家子公司。公司从未声称自己和网络金融有任何关系,是为银行提供信用卡方面的信息系统与技术服务的。但放到今日,这是一家典型的Fintech公司。但当时,没这么时髦的词语,而是归类于金融信息服务业。 我当时在财务部,一方面承担一些财务分析与预算工作,另一方面负责公司一些闲置资金的投资。前一项工作使我成为了Excel表哥外加业余码工(因为Excel会用到VBA编程),而后一项工作与我的金融专业有关,但与公司业务其实没啥关系,也促成了我后来想转行去证券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