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一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主编告诉笔者,实际上,学术期刊一般没有权力、能力,也没兴趣对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进行调查,除非论文遭到同行的高度质疑。比如,有的杂志会委托第三方进行重复,而更多的则是让科研机构自己来处理。 “其实,真正有责任和权力对成果开展调查的,是作者所在的单位,以及为课题提供经费的资助者。”他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当某个成果引起较大争议时,首先考虑解决科学问题。一般情况下,作者所在科研机构或资助者会指定领域内公信度高的几个课题组,对实验进行重复。在此过程中,受质疑课题组应配合指导完成实验,如果不配合,就必须接受调查。如果指定课题组重复出实验,则同行认可该成果,继续向前推进;如果无法重复,至少从科学上给同行一个明确信号,避免大家无谓的投入——至于其中原因,留给机构和资助者去仔细调查,并妥善处理。 “这么做很有必要,不然会浪费更多纳税人的钱。”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吴强说,重复实验需要经费,如果韩春雨可以早点解开同行的谜团,也可以少浪费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昨日发表的文章《关于基于NgAgo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个人声明》中评论说:对于负有监管责任的机构,包括为韩教授研究提供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河北省发改委,以及韩教授工作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应该开展客观和全面的调查,检验其中是否存在学术错误乃至学术不端的行为。在这一点上,在著名的STAP干细胞造假事件中,日本RIKEN的态度可以借鉴。在该事件中,面对国际同行无法重复其实验结果的质疑,论文主要作者小保方晴子工作所在的RIKEN在几周内迅速开始调查,发现其博士论文和实验记录存在疑点后,第一时间宣布撤回学术论文,有效消除了不良影响。此后RIKEN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查,包括安排小保方在摄像头监督下重复试验、利用基因测序方法验证其论文使用的实验材料等等,最终给出了存在学术不端的结论,并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人。事实上,只有这样深入全面的调查可以最终给韩教授清白,或最终确定韩教授的研究存在错误乃至不端。而实际上,找出真相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无损相关机构的声誉,反而能够更好地净化学术环境,维护学术共同体的信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北科大的网站近日刚刚公布的“万人计划”候选人公示名单中,韩春雨被推荐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03 呼吁公布重复实验成功者名单 刚看到韩春雨的论文时,王立铭非常开心和激动,他的实验室迅速索取了材料,并想推广到自己的研究中。可在此后的两个月内,他们先后测试了多达上百种实验条件,还根据韩春雨更新后的方法反复实验,可都没有观察到NgAgo方法对果蝇基因组的编辑活性。 他在上述声明中提出,从逻辑上说,NgAgo在果蝇胚胎中没有基因编辑活性,并不能证明NgAgo方法存在错误,更不能简单推导出韩教授团队存在学术不端。因为严格来说,他的课题组是在新系统中试图推广NgAgo方法的应用,而非简单地重复韩论文的结果。而更重要的是,判断学术错误乃至学术不端,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和调查。但尽管如此,科学研究的成果,既然发表,就必须保证其真实无误可重复,公司的技术秘密可以讳莫如深,但一项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无法被同行顺利重复,非但没有价值,还会动摇整个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基础——默认对方是诚信的、对方的研究成果是真实无误的。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李劲松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的课题组也绞尽脑汁,考虑了各种情况来重复实验,却得不到阳性结果。如果每项成果都要自己去验证之后才能采信,整个科研体系的效率将会低下得难以容忍。“科研本来就是容许试错的,但碰到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探索,以提高整体科研效率。”他说,不少国际同行已经不再关注NgAgo技术——不浪费资源,要么等一篇系统否认该技术的论文出现,要么等有人确认技术可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