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斌认为,两融套现业务从交易行为来看,并不直接违反两融相关规则,可以说是钻了制度的漏洞。但他认为,从目的来看,是为了达到融资购买非标的证券的目的。 而T+0机制的运用,保证了套现操作的即时性。通俗地说,所谓“对冲融资”机制,就是操盘手先融券卖出一一只标的,再融资买入同一只标的。用融资买入的标的还掉之前融券卖出的标的,这样就有资金留在账户中,操盘手对同一只标的进行频繁操作,得到大量现金,这些现金就可以被用来购买非标的证券进行杠杆投资。 事实上,T+0机制虽然便利了套现操作,但短时间内高频次、大量对倒交易,对股市波动将会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2015年8月3日,上交所发布修改相关细则通知,规定“客户融券卖出后,自次一交易日起可通过买券还券或直接还券的方式向会员偿还融入证券”,将T+0变为T+1。同一时段,深交所也作出了类似修改。 王智斌认为,从融资套现的双方立场来看,是容易形成互利的默契的,明知是漏洞但相互配合,其目的是实现借贷融资,挑战了金融秩序。由此,他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应该被认定为无效。因为这种行为造成了投资损失,应该由司法机构判定双方过错程度,然后进行损失的分摊。 亲历者说 股市“过山车”牛散自白:还是实业让人心里更踏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静 北京摄影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文多 2017年4月。北京短暂的春天,桃红柳绿,姹紫嫣红。 周先生从金融大街北京证券业协会出来,但无心欣赏春光。自2015年年中股灾损失了近6000万元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和周先生约在了复兴门旁的星巴克见面。只要在工作日,这里永远人来人往,可以听到各种和资本市场有关的谈资,激荡和暗流均在此徘徊。 “我刚刚从证券业协会出来,还是没有达成和解。”周先生来时,脸色有些憔悴,但是神情镇定。他40出头的年纪,穿着黑外套,戴一顶灰色鸭舌帽,身材颀长。 他所说的,是2015年股灾中的那次被中信建投强平。他说,这是改变了他后半生的一件事。因为他损失的,不仅是近亿万资产,还搭上了长达两年时间的不断上访、诉讼,交涉。故事,由此展开,他讲述时思路清晰、语调舒缓,但背后自有一种惊心动魄。 ●牛散初体验:损失的也是赚的钱 周先生是江苏人,上世纪90年代初便来到北京。他亲眼看到这座古都走向现代,也在这场风云际会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财富。2005年,股改元年,周先生进入股市。当时作为一个新手,更多的是听别人的建议买股票。 “2006年股市一路狂奔,遍地是黄金。我当时就想,只要在合适的低点进去,并且坚持,那么总会有不菲的回报。”周先生说:“但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上证指数一年时间从6124点一下子跌到了1664点,我基本损失了在大牛市中所赚到的所有利润。虽然心里不舒服,像是梦一场,但我不断安慰自己,我损失的也是股市中赚的钱。” 2008年10月底,上证指数见底反弹。在“4万亿救市”背景下,到2009年8月,A股市场出现一波小牛市,然而此后又是长期熊市。“那时,虽然自问已对股市有些心得,但是不敢再拿太多的钱出来炒股了。”他说:“这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玩玩可以,但对于我这样做实业的人来说,还是实业让我心里更踏实。” 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作为创新业务在A股市场少数券商中试点。2012年,周先生听取了所在的中信建投望京营业部建议,开立了两融账户。 “当时我并未怎么做两融交易,只是为了今后可能方便而已。”他说:“那时股市还处于熊市中,连自己本来的钱都不敢怎么投入股市,何况融资买入?不过,由于和望京营业部多年的交道,而且我做生意也常常向银行贷款,所以我是认可这项业务的。” ●重启融资账户:“做个短线就走” 转折在2014年下半年到来。经历了从2009年8月开始,长达5年多的浮沉,A股市场终于迎来反转。2014年8月~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从2200点左右起航,最高上涨至5178点,涨幅高达134%。 和2006年、2007年不同的是,这次是一轮杠杆上的牛市,且两融业务无疑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2014年12月19日,融资余额经过了4年半的运行,历史上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关口。而到了2015年6月18日,则是创下了2.266万亿元的历史峰值。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