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的总年龄加起来有1200岁,但当他们读起这一段“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时,依然像几十年前一样心潮澎湃,群情激愤。 是啊!没有国,哪有家? 潘老在节目中透露:经历过卢沟桥事变的他,差点死于日军的轰炸,最后全家成了难民。 他说:我们念书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国,回家。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或许根本无法体会当年人们的心情。 回首往事,潘老依然感慨万千:“抗日救亡是当时联大师生的共同目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对于我来说,10岁就穿梭在炮火之中,知道国家要亡了的滋味。所以,读书纯粹为了求学问,将来能够救国和报国,功名利禄那时根本没有想过。” 国难当头,青年学子必然挺身而出。潘老和无数爱国青年就这样把满腔热血投入到了救国报国的滚滚大潮之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 抗战结束后,中国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回到清华园的潘老,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报国之路。 他立下宏愿,要把中国的焊接技术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潘老在工程现场 20世纪50年代末,他试验成功板极电渣焊及重型锤锻模堆焊。 60年代初,他成功完成了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套核反应堆焊接工程。 70年代末,他研制成功具有特色的电弧传感器及自动跟踪系统。 80年代,他研究成功“QH-ARC”焊接电弧控制法,为焊接电弧的控制及焊接自动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再后来,他成了秦山核电站唯一的焊接顾问。 进入21世纪,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潘老还在为中国的高铁事业披荆斩棘,保驾护航…… 不管社会如何浮躁,不论名利多么诱人,潘老的研究从未停歇过。 科技不断腾飞的今天,我们又有几人知道潘老的大名呢?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潘老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学术研究,多亏了他的这位贤内助——北大才女李世豫。 年轻时的潘际銮与李世豫 两人的爱情故事简单却温馨,相识三个月,异地恋五年,后来的几十年里,就再也没有分开过。 婚后,李世豫一直默默支持潘际銮埋头搞技术,自己忙完工作还要承担所有的家务事,照顾家里的老人和三个孩子。 说起老伴,潘老的脸上就笑开了花:“她跟了我,就跟了我,从没有怨过,就算我因为大项目而错过孩子出生的时刻也没埋怨。六十多年来,我的每个决定,她都支持,从没拌过嘴。” 而李老说起自己的老伴,则是一脸的骄傲。她经常说起第一次坐上高铁的经历,高铁验收的时候,她坐到高铁司机旁边,心里无比激动:“我心里高兴死了,又很害怕,那真快,我们从来没坐过这么快的火车。当时我想一想这都是我老伴的功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