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北京发布加强版楼市调控措施,认房又认贷:居民只要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或公积金住房贷款记录,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80%。按揭贷款年限最长从30年缩短到25年。新政从颁布次日起开始执行,实施节点以网签为准。 李方在2月下旬以390万元总价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按照过去的规定,夫妻俩此时结清贷款后,可以再按首套房的资格购房,只需要交35%的首付。两个人在卖房一周后签下了一个650万元、100平方米、送阁楼的房子。 李方计划交400万元首付+250万元贷款,加上总值63万元的各种中介费、税费,手里的钱正好一分不差地全部用上。然而“3·17”新政一出,夫妻俩顿时又重新变回了二套房身份,这一次变成了496万元首付+154万元贷款,凭空多出来96万元的缺口。 “3·17”新政以网签时间为标准,这是整个二手房交易里最终的环节,此前正处在签合同—交付定金—资质审核—面签这一流程的购房者,即便已经交了几十万元的定金,仍然要面对一刀切的政策要求,每个人都面临至少百万元起的补加首付资金。根据“链家”的报告,全北京受到“3·17”影响的在途单,至少有1万单。 突然多出来的100万元,让李方夫妇乱了方寸,新政在普通人那里引发的只是又一轮房价涨跌的全员猜测,但像他们这样正在换房的,只感觉这政策的字字句句,全都是针对自己。 李方第一反应是能不能去贷款?用房子抵押,他已经没有房子了;用信用贷,拿以往的征信状况、个人资金流水去找银行做贷款,他最多只能贷出来30万元,夫妻两人也只够60万元,年利率从6.7%到8%不等。原本每个月夫妻只用还1.3万多元房贷,加上这一笔,就到了2万多元。如果去找个人机构可能贷款额度高些,但利率就到了每个月2%以上了,更危险的是,这些最多加点银行杠杆的城市白领们,如果一个疏忽落入高利贷的游戏中,最后更难抽身。 李方换房子的时候发现,他接触的家庭都跟自己差不多,当年在长阳买房的新婚夫妇们,现在都有了孩子,或者在等着生二胎。他上下买卖的两个家庭,更巧合的是都有同龄的孩子,都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三家的房子分别是商住房、两居和三居,之所以房子之间有200万元的差价,只是因为几年前在楼市投资的先后之差。 作为两连环的中间家庭,只有李方被卡在了“3·17”新政的节点上。他明明及时买房上了北京楼市这辆车,却在换轨时被卡在了车门口,新政正要把这一批人踢下车厢。他自己的房子已经网签结束,马上就要过户给买方。如果自己找卖家解约,十几万元的中介费打了水漂,定金不退,还要赔偿合同金额的20%作为违约金,反过来白白丢出去上百万元。即便是最好的情况,卖家同意和平解约,买房的400万元握在手里只能飞速贬值,或者再花高额税费买一个比此前更小的房子。那些令他庆幸的楼市积累,顿时不复存在了。 连环雷 李方加入了一个“3·17”维权微信群,群里始终弥漫着焦虑、烦躁和多疑的情绪。 3月25日,有人发现住建委网站上“3·17”新政的新闻报道页面打不开,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讨论,几个人认认真真地讨论到底是网站自我删除,还是换了网址,或者是被黑客黑掉,这个404页面到底是不是一场转机?直到后来才有人实在忍不住了:"3·17’是开新闻发布会说的,这个通知只是网页打不开了,不代表任何实质性改变。” 各路新政的传言在群里不断流传,又惊人地被一一证明: 3月18日夜间,北京市教委公开回应,明令称“过道学区房”不能作为入学资格条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