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剧照。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开播,至今已经30年,这部电视剧仍然不断被人拿出来重温,学者、作家和读者每年都在探讨《红楼梦》中的爱情、人情、社会、政治、文化和美食。1983年,《红楼梦》剧组正式成立,王扶林用了“经典论”的方式来拍摄名著,只是他没有料到——《红楼梦》开播后,这么快就成为一个经典。 王扶林:我国第一代电视艺术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人、导演。1931年2月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58年,导演了电视报道剧《党救了他》,此后他执导了电视剧及综合文艺晚会90余部(集)。因拍摄《红楼梦》,获“全国十佳电视导演”称号。 文/陈艳涛 一部《红楼梦》,三十年前投拍时,它让很多人退避三舍,敬而远之。2007年,新版红楼的选秀有全球规模,进行得热闹红火。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导演王扶林,曾经历过种种冷遇和磨难,也收获无数赞誉和推崇,静观当时的红楼选秀,他感慨地说:“这就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发展轨道。由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几万人报名选秀。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 《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在片场。 但,30年前拍《红楼梦》时,他也有幸见证了许多今天的人无法想象的人和事。 比如那个豪华庞大的顾问团。王朝闻、王昆仑、曹禺、沈从文、杨宪益、朱家潘、蒋和森、启功、吴世昌、周汝昌、钟惦斐……大师云集,空前,也绝后。《红楼梦》拍摄了4年,播出时,已有若干人的名字划上了黑框。这些大师没有任何报酬,却热情地贡献了他们的学识和意见。 比如作曲王立平,已成名的他,对当年寂寂无名的王扶林说:我愿意把全部的精力和最黄金的创作年华奉献给《红楼梦》。而后,他穷尽几年时间和精力,写出经典的《红楼梦》诸曲。 比如那些从全国各地选来的年轻演员们,在漫长的时间里,熏染着与《红楼梦》有关的一切,渐渐地,他们,和一个遥远时代里的男男女女融为一体,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精神世界里,仍然走不出大观园。 《红楼梦》的女演员。 专访王扶林 第一个影视城 《新周刊》:每个行业的开拓者,都会遇见今天的人无法想见的困难。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剧导演,你当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王扶林:《红楼梦》要拍宁荣街,要拍大观园。当时国务院有规定,按照财务的规定,不能建亭台楼阁,不能动钢筋水泥。可是《红楼梦》要建宁荣街,怎么可能不动钢筋水泥呢?但财务司就是不批。我们就联系了一个企业家,就是黄宗江的弟弟黄宗汉。他当时是一个电视机厂的厂长,他的管理机制在那个年代是非常超前的。 还有荣国府,是在赵云的故乡——河北正定县建的。那时是一个很落后的县,这个戏一拍完,正定县就翻身了。它的市容、商业,整个的经济都带动了起来。大观园在北京也给宣武区带去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当时遇到的都是现在的影视剧组根本不会遇见的情况。现在一个剧组需要1亿元的经费,他们肯定第一想到的是找企业家投资。不存在树立项目、不存在领导批准等等问题。 所以这些问题在80年代初期,《红楼梦》是首当其冲的。《红楼梦》拍完以后,有人意识到,要用戏来带动影视城的建设。在《三国演义》的时候这个思路就很明确了,用戏来带动建设影视城。拍完了戏留下了一批建筑。 北京大观园。 《新周刊》:听说当时很多人并不愿意来《红楼梦》剧组? 王扶林:当时拍《红楼梦》请这个不来,请那个不来。理由一,中央电视台和你王导演要拍《红楼梦》,能拍得出来吗?这样的经典谁能碰?所以他们不来。理由二,你到底要拍几年能完?当时说的是拍两年,实际上拍了4年才完。这么长的时间耽误在这一部电视剧里,我还不如多拍几部别的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