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养老院还是家庭中的禁忌词汇,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就是大逆不道的不孝行为。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袭来和家庭居住模式的变化,养老院开始被更多人接受,成为家庭养老之外的重要替代方式。但是当人们在不得不为父母挑选养老院的时候,却开始面临另一重困境:有的养老院要排队数年才能进入,有的养老院却无人问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朝阳下的养老产业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中国13.75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3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 国际上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如何养老成了家庭和社会都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在传统观念中,家庭养老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选择。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在一定程度上解构和重塑了家庭的基本结构、赡养功能和人伦关系 ,atv,也给家庭养老带来的多重挑战。 年轻人为了求学和就业,常常会去往离家很远的城市,很多人都不再和父母同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日趋疏远,老年空巢期提前出现,老无所依的潜在风险被放大。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工作生活。然而,他们通常难以负担城市的高额房价,难以拥有固定的居所。既无法回家照料父母,也无法把父母带在身边。 即便和父母在同一个城市,如果不与父母同住,许多年轻人在快速的城市生活节奏和生存压力之下,也倾向于把工作外的更多时间留给自己,而不是去陪伴父母。 在这种背景之下,家庭养老之外的养老选择也就自然被提上日程。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有4万亿元人民币。现有政策对养老服务机构也多有倾斜,比如福利彩票基金主要用于投入公立养老机构建设。 养老院的冰火两重天 养老产业的“朝阳体质”毋庸置疑,但现实却有些尴尬。据统计,2014年末全国各类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共有3.4万个,养老床位有551.4万张,入住的老人却只有288.7万人,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48%:北京的床位空置率为40%~50%。即使在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市,养老机构的总体入住率也不足70%。 在总体入住率不理想的情况下,有一些养老院却是一床难求。北京市朝阳区的第一社会福利院,目前排队的老人已达万人以上。然而只有当现在入住的老人离开,新的老人才能住进来,一年也就能收住几十位老人。在四季青等其他几家知名的养老院,床位也都已经住满,直播,还有数量众多的老人在排队等候。 上海养老院也出现了类似情况,目前中心城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在供不应需的情况下,连闵行、宝山等近郊的一些平民化养老院近两年也开始出现排队情况。 广州大学发布《关于广州机构养老情况调研报告》指出,有的养老机构需通过排队轮候才能接受新申请入住的老人,有的甚至需要提前三年排队。另一方面,有数据表明,广州养老机构总体床位空置率仍达到三成(约1.3万张床位空置)。 为什么养老院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呢? 养老院的不均衡发展 民办和乡村养老院空置率偏高 相比于公办养老院,民办养老院更容易出现空置率高的情况。民办养老院需要自负盈亏,也无法获得像公办养老院一样的政策扶持,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养老院就出现了两种分化。一部分养老院为了节省开支,只好压缩服务内容和质量,这些低端的养老机构设施简陋,空间狭小,居住拥挤,服务内容单一。另一部分则转向了高端路线,但服务上去了的同时,价钱也上去了。 在杭州的一家设施比较齐全,配备保健、康复和针灸医生的老年公寓,一对老夫妇每月的入住费一共是6760元,针灸、拔罐、推拿的费用还要另算。而这对夫妇一个月的退休金一共是9330元,每月要花至少70%的退休工资在养老上面。对于一些退休工资低的老年夫妇,这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