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元素,“二十四节气”背后的历史、文化、习俗更亟待向我们一一展露。即将出版的《时间之书》就为我们对节气做了温故和解读,由余世存著文,老树绘画,共同呈现二十四节气这“中国人千百年来实证的‘存在与时间"。 年年岁岁,四季轮回,朝夕往复。非遗二十四节气,或许能唤醒我们对时间的最初记忆,当现代人对时间的印象只停留在数字,我们似乎更有必要重回故里,去寻找那些遗落的痕迹,去延伸我们对于时间的敬意。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我们或许该抽身逃脱这无边的麻木荒唐,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光,翻书,读画,探访时间与节气背后的诗情与画意。 一诗一画,一节一景。山川风月,全是知己。 余世存谈二十四节气我当初写节气由“不明觉厉”到后来逐渐明白时空意义,经历了对历史叙事、审美叙事乃到善的叙事的温习。 节气不仅跟农民农业有关,不仅跟养生有关,也跟我们每个人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 普通人只有了解节气的诸多含义,他才能理解天人关系,才能提撕自己在人生百年中的地位。在小寒节气时需要有经纶意识,在大寒节气时需要修省自己,在立秋时需要有谋划意识,在秋分时要理解遁世无闷…… 古人把五天称为微,把十五天称为著,五天多又称为一候,十五天则是一节气,见微知著,跟观候知节一样,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 —— 余世存 《行夏之时》 老树绘二十四节气 立春 风来传消息,枝头晾春衣。 江河水乍暖,静心待花期。 雨水 细雨飘然而至,春来不言离愁。 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 惊蛰 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 万物生欲动,无为自有为。 春分 乾坤平分昼夜,却是燕子来时。 水边新绿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清明 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谷雨 听雨林下茅舍,插秧村外水田。 桃花闲落风里,鹧鸪时鸣山前。 立夏 新荷乍露嫩绿,后园初发幽篁。 枝上青梅尚小,鱼儿游在池塘。 小满 门前无边青麦,有鸟风中徘徊。 此心念念在远,墙头石榴花开。 芒种 村野风日晴妍,农人刈麦山前。 娘子正烙新饼,只待良人家还。 夏至 梅子黄时雨,细细落山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