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视障人士杨先生来说,他较为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是地铁。“地铁里的盲道还相对算完善,但很多盲道的铺设都是沿着墙壁的,绕的路太多了。”他说,同样一段路,可能普通人行走仅需要1分钟时间,他拄着盲杖、跟着盲道走四五分钟才能到,而过程中也经常遇到意外。“盲道被闸机拦腰斩断的情况很多,也没有任何提示,一不小心就撞上去了”。 因为障碍物太多,杨先生说自己几乎是沿着墙根走而不走盲道。 公交出行对杨先生来讲同样困难重重,“主要是很多时候不报站或者直接报错站,这对我们来说,纠错的成本就太高了。” 专家:市民应提升帮扶意识 在城市管理专家罗亚蒙教授看来,车站、机场、体育馆和图书馆等,无障碍设施基本都有,但部分设施的施工与维护没达到标准。 “还有很多盲道被大家的自行车或者汽车占了,或者说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被居民放杂物了,这就是我们市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有所欠缺”。罗教授解释,无障碍设施是一个城市“人性化”的指标,而人们应该意识到无障碍设施的服务人群不仅仅是残障人士,还有广泛的老年人、儿童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提升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和保护意识,可能有的时候,它也会变成你所必需的。” 北京晨报现场新闻 记者 康佳 文并摄 线索:辰先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