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新家,保期阿哈除了贷款,已经东拼西凑借了两万多,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建房,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这让保期阿哈犯了愁。无奈,他只好找到了特补乃乌乡的乡长日黑此哈。乡长告诉他,每户搬迁户修建新房可贷款的额度是三到五万元,但是每年只能贷款一次,保期阿哈今年已经贷过了,因此不能再向银行借钱了。 为了保证搬迁工作顺利进行,日黑此哈马上找了辆车,去镇上的砖厂想办法。事实上为了支持特补乃乌乡“美丽新村建设”,砖厂老板高兴莺已经给每个建房的农户每块砖便宜了三分钱,算下来已经让利几十万元了,无奈日黑此哈拿出了自己的工资来垫付砖钱。 根据特补乃乌村的“幸福美丽新村”统一规划,搬迁下来的农户新房建设完毕,等待验收合格之后,就可以获得35000万元的补助款,因此眼下,这194户农户能否按时完工,是日黑此哈最牵挂的事。 事实上尽管有补助款,《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也强调,建档立卡搬迁户住房建设面积要严格执行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确保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不因建房而举债,不因建房而影响脱贫。但是对于一穷二白的贫困户来说,盖房子的钱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自筹资金又谈何容易?每天的搬迁工作都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智慧。 然而挪出穷窝还只是第一步,怎样才能让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呢?四川省凉山州木邦营村47岁的莫色阿散,5年前他从附近的高山上搬到了这里,住上了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房子。 莫色阿散:全部用电,现在来的那个灶都不用了全部用的是电、沼气,不用柴火了。 atv,每年能有两三万元的净收入。" align="middle" border="1" />2009年,木邦营村被纳入彝家新寨建设试点村,总体规划搬迁农户200户,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20万元。如今,一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彝家特色的新寨拔地而起。7年的时间,搬迁户不仅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搬到山下的莫色阿散承包了五十亩地,跟着村集体一起规模化发展马铃薯,核桃、和花椒等农作物的产业化种植,每年能有两三万元的净收入。 2008年,木邦营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就有139户。2015年,木邦营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8916元,搬迁后收入翻了近3倍。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挪穷窝和换穷业齐头并进是尽早斩断穷根的条件之一。为了确保搬迁下来的农户能够“稳得住、能致富”,虽然特补乡的搬迁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已经建设了1200亩规模的烤烟基地和打造1853亩优质核桃基地。不过,说起搬迁到彝家新寨的最大的好处,莫色阿散说还是方便了孩子上学,解决了教育的问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