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增长图谱,揭示了背后的秘密。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发现,最近几年,中国常住人口分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京沪的聚集力逐步下降,上海常住人口总量与新增量从去年开始负增长,北京今年有望步其后尘,但是以往人口净流出的省份人口却在反弹,这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四川、贵州等。 东北地区的人口仍在减少,2015年全国新增常住人口负增长的地区,除了上海比上一年减少11万外,东北的黑龙江和辽宁分别减少了21万和9万。 盘点全国人口流动大趋势,直播,中国北方地区新增常住人口整体呈现减少的态势,东部人口增长也在放慢,中西部的吸引力正在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因为长三角、京津冀就业机会减少,也不是居民不愿意到这些地区发展,而是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聚集,伴随着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及高房价、雾霾、公共服务缺位等问题,抑制了外来人口持续的增长。 2015年,上海、北京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156.5万、123万。而有些地区,比如东北地区的就业机会在减少,2015年辽宁和黑龙江私企就业人数分别比上一年减少了138.9万、128万。 中西部常住人口增长加快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最近几年常住人口的区域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东部部分地区新增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而中西部地区新增常住人口则呈增长趋势。 东北地区人口总数出现负增长,京津冀地区常住人口新增量下降明显。预计北京2016年人口总量可能会接近零增长,天津和河北新增常住人口也在快速下降。 在长三角地区,除了浙江以外(2015年新增常住人口31万,比2014年新增的10万大幅提高),上海和江苏的常住人口新增量都在下降,上海2015年常住人口总量比上一年减少了11万。江苏2015年新增人口16万,比上一年新增量减少了5万,按照这样的趋势,江苏常住人口未来也可能会进入负增长。 而福建、广东的常住人口新增量却在增加。其中,广东2015年新增人口125万,比上一年新增量多了45万。 在上海常住人口总数和新增量同时下降时,中部省份安徽这两项指标都在上升。2015年安徽常住人口新增加了61万,此前的2011、2012、2013、2014年安徽常住人口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1万、20万、42万、53万,扭转了2010年常住人口减少174万的态势。 以往以人口输出著称的河南、广西、四川、贵州情况也类似。比如西部的四川2010年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140万。但是到了2011、2012、2013、2014、2015年,该地区常住人口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5万、26万、31万、33万、64万,呈现迅速加快的态势。 2015年常住人口出现迅猛增加态势的地区还有西部的新疆,比上一年新增加了62万人。当地常住人口也呈现明显加快的态势,2011、2012、2013、2014年新疆常住人口总数比上年分别增加了24万、24万、31万、34万。 陕西2015年新增常住人口18万,比上一年常住人口新增11万数字也大为增加。西部的其他地区,比如宁夏、青海、甘肃、西藏常住人口新增量多年比较稳定。 什么因素影响人口分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中国常住人口分布格局出现巨大变化,背后的原因复杂,并非因为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地区没有高收入的就业机会。 2015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重庆私企的就业人数,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123万、156.5万、347.3万、352万、120.4万、157.6万、123.7万,但是2015年常住人口比上一年明显增加的只有广东、浙江、山东、重庆,直播,分别有125万、31万、58万、26万,江苏只增加了16万,北京增加19万,上海减少11万。 这就是说,沿海地区普遍有充足的就业机会,但是部分地区由于规划和产业疏解等原因,聚集力下降。比如北京2010年到2015年常住人口新增量分别是102万、57万、50万、46万、37万、19万,逐年减少。上海2010年的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93万,但是此后每年新增量整体不断下降,2015年比上一年减少了11万。 为什么沿海地区有就业机会,并且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大增,但是新增常住人口却呈现下降趋势?除了部分超大城市的主动疏解,与中西部私营企业的工资收入与沿海地区逐步缩小也有关。 比如2010年安徽、四川、重庆的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是18493元、18316元、20790元,相比上海的23305元,分别差4812元、4989元、2515元,但是2015年上海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41762元,安徽、四川、重庆分别比上海少4614元、6635、-2451元。这就是说,除了四川外,2015年安徽私企平均工资与上海的差距在缩小,重庆私企平均工资甚至超过了上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