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北京举行的首届肉类食材文化与健康论坛上,主办方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中国冷鲜肉促进理事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人口众多的县级及以下市场各种问题肉屡禁不绝。 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刘金涛表示,今年3月至9月,相关协会及部分饮食文化研究专家,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郑州等全国35个城市106个县市场的肉类食材及餐馆酒楼的肉类菜肴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问题肉在县级以下市场普遍存在,多数肉品缺乏检验检疫证明,来历不明。县级以下城乡地区总人口占全国人口数量的70%,以消费热鲜肉和解冻后的冻肉为主,在调研的300多个摊点、小餐馆中,近90%没有检验检疫证明。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问题肉的市场空间也很大。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奖,atv,流动人口多,饮食商业发达,肉类市场的竞争激烈,由于问题肉具有成本优势,在这些地区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根据对100多家餐馆的调研,有95%的比例拒绝采购大品牌和当地知名品牌的肉品。 调查显示,学校餐厅、民工食堂、大排档、夜市摊点是问题肉的主要泛滥之地,消费量大,影响人口多。注水、注胶等违法行为多发生于零散定点屠宰点和非法屠宰窝点,大品牌屠宰企业开展代宰业务也存在安全隐患。 报告称,缺乏监管的零散定点屠宰点和非法屠宰窝点成为生产注水肉、注胶肉的主力军:也有一些大型品牌企业在利益驱使下,向社会开展代宰业务,从而使那些注水肉、注胶肉有机会混进代宰肉品中流向市场。 面对现状,当天组委会通过论坛向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非法、劣质肉类食材的打击力度,尤其是要对利用价格优势销往学校餐厅、民工食堂、大排档、夜市摊的劣质肉类食材从严打击,切断劣质肉最基层的市场供应链条。 另外,建议出台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肉类食材全程冷链销售,大力推广和扶持品牌肉、冷鲜肉,提升健康肉类食材的市场空间。另外,对消费者要加大力度普及正确鉴别劣质肉类食材的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自觉抵制问题肉类食材,积极举报和投诉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肉,杜绝问题流向百姓餐桌和酒店餐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