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报码:四川悬崖村村民:没读书吃了亏 不能让小孩再吃亏

时间:2016-10-22 01:03来源:新京报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10月10日,修建过半的带有护栏的钢结构阶梯,部分路段改道,上山距离缩短近一小时,台阶最长的达105级,最短为4级。预计11月份修成通行。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本稿转载公众号剥洋
10月10日,修建过半的带有护栏的钢结构阶梯,部分路段改道,上山距离缩短近一小时,台阶最长的达105级,最短为4级。预计11月份修成通行。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10月10日,修建过半的带有护栏的钢结构阶梯,部分路段改道,上山距离缩短近一小时,台阶最长的达105级,最短为4级。预计11月份修成通行。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本稿转载公众号剥洋葱people(微信ID:boyangcongpeople)

  2016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13周年。13年,是风华正茂的又一次启程。

  这一年,新京报记录了千万张面孔。他们或是国情大政影响下的“二胎母亲”,凭借一己之力追凶17年的农妇;或是在湄公河行动后坚守边防的缉毒民警,在创新潮头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大山深处悬崖村的孩子们;或是大贤村受灾村民,电信诈骗后死亡的准大学生……

  喧嚣、复杂的年代,更需要对世界抱有最初的信念和理想,爱与良知。

  在新京报创刊13周年之际,我们推出“2016面孔”系列报道。回看这些新闻人物的无奈与疼痛,幸福与欢愉。他们脚下的土地和脸上的光,雕刻着时代的印记,意喻着前进的力量。

  本期面孔:悬崖村民

  文|新京报记者曹晓波 编辑 | 胡杰美编 | 顾乐晓 校对 | 陆爱英

  45岁的某色伍哈卸下身上背的钢管,坐在梯子中央,喘着粗气休息。

  在他脚下,一段黄褐色的钢梯固定在近乎垂直的山体上,如铁轨般铺向空中。

  他的四周都是高山,云雾缠绕着山峦。俯瞰山下,美姑河沿着勒尔村小学流向山涧尽头,河水混沌,山风呼啸。

  这里是新京报报道过的“悬崖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

  今年8月开始,村里开始新建一条用钢管打造的“钢梯”,现在已修了五分之四。

  某色伍哈一手握紧扶手,一手掐指算着,再10多天,钢梯就要完工,那时候正好赶上彝族年,那是彝族人一年最喜庆的日子,“孩子们回家就不用再走危险的藤梯路了”。

  这个爬了一辈子藤梯的中年人,吐着彝语口音的四川话,憨笑着说出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口号,“交通搞上去了,经济才有发展。”

  1500根钢管打造“天梯”

  悬崖村口口相传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村子坐落在海拔1600米的一片山顶缓坡上。从山底的勒尔村小学到山顶的村庄海拔高差将近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

  藤梯全是用藤条和木桩做成,风吹雨淋日晒后,这些藤梯腐朽得很快,此前曾数次发生过村民在走藤梯时摔下悬崖的惨剧。

  今年5月,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了阿土列尔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当时表态:当务之急,是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

  今年8月,钢梯工程开始动工,记者了解到,该工程计划投资100万元,州、县两级财政各出50万元。

  村文书莫色子古算了一笔账:修钢梯路需要1500多根6米长的钢管,直径5公分左右。最长的6米,用来做护栏,最短的1.5米,铺就脚踏板。

  建梯子的师傅龙德顺来自云南昭通市,他和两个哥哥承包了这个项目。

  他们三个人以个体的身份与村支部签了协议,三个人的工钱一天总共1200元。

  龙德顺向剥洋葱介绍,按照村里要求,这次是重新开的新路,钢梯和原来的藤梯比,是直上直下的,不像以前的藤梯绕路,这样比之前上山要快半个小时,而且还保留了藤梯的原貌。

  他和二哥龙德林负责建梯,在山体上打2公分宽的孔,用3公分的钢筋扎进去,再把钢管焊接,一层一层往上修。

  龙德顺估算,整个工程需钢材40多吨,固定钢管用的扣件6千多个。

  钢梯的台阶由两根钢管组成,间距10厘米,龙德顺建议可以在台阶上铺上木板,用铁丝固定好,这样方便踏脚。

  龙德顺说,目前钢梯的使用寿命10多年,如果喷防锈的油漆,可以延长10年,“但目前村里还没决定喷不喷油漆。”

  村里有力气的人都愿意来背钢管

  这些钢管,需要村民们背到山上的工地上。

  10月13日,位于山脚的勒尔村小学门口,堆积了一捆捆钢管,村文书莫色子古坐在一块石头上,等待前来背钢管上山修路的村民。每背走一捆,他就用一张小纸条写上背走的数量,盖上有他个人的印章,村民通过纸条结账。1.5米的钢管,背一次每根工钱10元。6米的钢管,每根60元。

  这样的挣钱机会,在悬崖村几乎没有过。爬山和背东西对村民们来说易如反掌,村里有力气的人都愿意来背钢管。

  某色伍哈是第一个到的,他头发污垢蓬乱,脸色乌黑如铁,全身上下沾满黄色的铁锈,穿着一双有几个洞的解放鞋。

  某色伍哈不到6点就起床了,起得太早,也没有时间生柴火做早餐,他带着一副树钩,一根3米长的背带绳就摸黑下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