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良是一名井下矿工,同时,他还是一名诗人,更多人知道他的笔名老井。摄影:孙俊彬。 塌陷湖 8月底的一天,安徽省淮南市的天气还显得很炎热。站在离淮南市区45公里的凤台县顾桥镇大李家庄一带的煤矿塌陷湖边,老井发呆良久,沉默不语。 老井真名叫张克良,是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四东煤矿的一名矿工,同时,他也是一名诗人,老井是他发表诗歌作品的笔名。 老井旁边的这片塌陷湖面积有几千亩,湖水淹没了6个村庄的大部分农田和房屋。湖中有几栋民房露出屋顶,不时有白鹭掠过。 距离湖岸30米外,村庄早破败不堪,10几户村民不愿搬离,依然留守在这里,以耕地和领取青苗费为生。 大李庄家村的沉陷湖边,几个村民在湖边聊天。摄影:孙俊彬。 大李家庄周围分布着淮南矿业旗下的3个煤矿企业,分别是丁集煤矿,顾北煤矿,和顾桥煤矿,这个煤矿号称亚洲井工开采规模最大的矿井。 常年的开采造成了地面的塌陷, 塌陷大约始于2010年。 在离潘四东煤矿门口不到2公里处,采煤留下的沉陷区也形成一个巨大的塌陷湖,老井把它形容为“大地的伤口”。 经过过去多年尤其是最近十多年的高歌猛进式开采,淮南目前煤矿塌陷区的面积已高达245平方公里,媒体形容,“大约相当于100个西湖”。 目前,淮南的塌陷仍在持续扩大,有专家预计,最终塌陷面积68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7%。 四天后,老井写了一首诗歌《塌陷湖》,他把这首诗发到了自己的博客上。在诗里,他写道: 一颗硕大得足以填平苦海的清澈泪珠 默默地荡涤着天地间的尘埃与荒凉 多少苦难与悲怆 都圣贤般地在这水底沉淀…… 煤矿区塌陷湖已经吞没了附近的几个村庄。摄影:孙俊彬。 诗人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淮南市区西北约50公里的潘四东煤矿还笼罩在黎明前的宁静之中。 此时,张克良和工友们已经检查好身上的穿戴,列队来到矿井口集合。队长点完名之后,矿工们分两层被装进大罐,铁栅门哐一声合上,大罐启动,缓缓向矿井下沉去。 矿井幽暗,在黎明中更显得漫长,每天,张克良和工友们都要经历这段800米长的旅程。 1987年,张克良在淮南一个机械厂工作时,一脚踩空,从脚手架上坠落,慌乱中他在空中抓到了一根横杆,才逃过一死。 两年后,他在潘四东煤矿成为一名矿工。该矿石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煤矿之一。 老井所在的淮南市坐落于江淮平原,煤炭探明储量153亿吨,是座典型的“先有煤,后有人”的资源性城市。潘四东煤矿的母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是区域内最大的国企,旗下员工十几万人。上个世纪,淮南市曾是全国五大煤都之一。 淮南市潘集区煤电锅炉在冒烟,煤电是淮南最重要的产业。摄影:孙俊彬。 27年来,每次站在大罐里往地下沉的时候,张克良心里依然充满了恐惧感。 经过800米的垂直距离,矿工们来到井底。巷道里沉闷阴暗,地热和瓦斯让巷道常年温度保持在30多度以上,长长的黑暗望不到尽头。在巷道拐弯处,信号灯的箭头不断闪烁,像是黑夜里遥远的星辰。指示前方的不是墙上的灯,而是头上的矿灯。 老井在地下干过掘进工、采煤工、运输工、瓦斯抽采钻机工、机电检修工。地下不仅只是他身为一名矿工身处的工作环境,也是他生死恐惧的记忆场所。 刚成为矿工的那一年,老井就差点丢掉了性命。 他至今记得很清楚,那是1989年的一个夜晚,老井随一班矿工去一个掘进工作面工作,在一个上山巷道上,要路过一个洞眼时必须踩过一个皮带运输机的带面。一般情况下,这个皮带机都是静止的。鬼使神差的是,当老井踩上去时,皮带机动了起来。强大的推拉力致使他倒在了带面上,身体如煤块一样向前而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