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中国工匠”系列报道之三十四 【编者按】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中国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起发掘寻找“中国工匠”,推出行业精英的 系列报道。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华宝斋书院蒋凤君。千龙网记者 戴琪摄【导读】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古书之美似乎越来越高远不可触摸,古书中传承的文化精髓就更加令现代人望而生敬、敬而生畏。华宝斋书院蒋凤君要做的,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书香气息”,让古籍和其中的文化可触、可感、能动人。 矩步华宝斋书院,古韵古香、雅致简约的风格会瞬间涤濯心灵。开卷、品茗、赏琴音,于闹市之中,书院独独开辟了一片幽静之所。 一如现任掌门人蒋凤君的内心:平和而坚定。 "书香及第,藏传齐家",这是蒋凤君的追求,也是华宝斋的使命。 从创始人蒋放年先生与宣纸结缘,继而发明了古籍印刷专用纸开始,就注定了华宝斋与古书和其中记录下的文化的缘分。 坚守之本:看重品牌价值“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阳最有名的却不是风景,而是纸。富阳造纸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古书就有记载称“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 30多年前,蒋放年先生白手起家,在富阳开起了造纸厂。原本只是为了谋生,却从此将纸张嵌入了生命,同时也赋予了纸品更多的文化内核。 那个年代,印刷都是直接采用书写用宣纸,清晰度不够,atv,质感也差。 为了追求品质,蒋放年先生在造纸和印刷过程中,不断调试原材料的比例,发明出了古籍印刷专用纸。 从此,华宝斋的纸和书便卓然而立。 华宝斋的宣纸制作工艺完全沿用富阳古造纸技艺,对工艺时间、温度要求、甚至力度控制都有精确的要求。一根竹子变成一张张质地柔软的宣纸要经过削竹、拷坯、砍青、捆料、翻滩、料舂、操纸、榨纸、晒纸等数十道工艺,每一道工艺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这样制作出的宣纸质地柔软、均匀着墨力强、印刷网点清晰、防虫蛀、防老化。正因如此,华宝斋的宣纸不仅深受书画家和收藏者的喜爱,还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定为古籍整理专用纸。 而要将宣纸制作成一本线装古籍,又需要经过对齐、分书、包角、打孔、贴签条、上函套等20多道工序,环环相扣。 为及时抢救中华民族濒临失传的优秀作品,华宝斋还影印制作了《十竹斋书画谱》、《营造法式》等多部古籍。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它的套色高达12种。在影印这本古籍的时候,描图的工人要将原版压在玻璃台板下面,铺一层薄膜在原稿上面,用极细的毛笔一点点描出来。 多年前,低折扣、高定价的线装古籍风行一时。有人找到蒋放年寻求合作,蒋先生一听,勃然大怒:“你们这不是骗人吗?这种事情我不会做!”客人就这样被灰溜溜地请出了蒋家。 后来,因为存在巨大的消费欺诈,这种书被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非法出版物定性,卷入其中的企业都纷纷倒掉,而华宝斋却日益声名远播。 诚信和品质是蒋家做人之本,也是华宝斋立市之魂。 “这种定价远远超出市场价的书风行了十年之久,如果我们做了,背后的利润是相当丰厚的。但从历史的眼光看,父亲的决定错失了财富,却铸就了华宝斋品牌的价值。”蒋凤君说。 在机器宣纸大行其道的今天,华宝斋依然坚守本位,所有线装书都使用手工宣纸。在蒋凤君看来,“出版物是给人提供精神食粮的,容不得半点虚假,我不仅要使书的形式精致有触感,内容也要纯洁高质,不然不但不匹配,也会浪费社会资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