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小冰看来,教授、律师与司法人员“远看皆风光,近看都穷酸”。“关系错综复杂、上升空间狭窄、案多人少、新型争议、职业风险、待遇不高”等因素,使得“大多数司法人员活得真累”。 文章提出,法学人入仕后要找到能使自己游刃有余的“制度空间”,切莫受制于“墨守成规的固有性格”或者“制度依赖”。 在12条忠告的最后,刘小冰还设想了期满离任时的情景,告诉同仁“致仕时要潇洒一些”,因为“没有谁是不能离开的”。 “双千计划”推动校院互聘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有许许多多的法学人,已经走过、或正走在刘小冰选择的这条“入仕”之路上。 2011年,atv,中央政法委、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选派1000名高校法学骨干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1-2年,选派1000名法律实务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高校任教1-2年。 2013年,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计划在2013-2017年间实施。“双千计划”正式启动。 在此之前,已有法学学者到法院挂职的先例。201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建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姚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薛刚凌为最高法院三个法庭的副庭长。消息一出,备受关注。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 根据《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会同政法委,按总名额、分年度向省域内高校和法律实务部门下达互聘推荐名额。赴法律实务部门挂职的高校教师“应按照相关任职的法定程序与要求进行审批或任命,并在聘期期满后免去其挂职职务”。 江苏法院与高校互派人员挂职锻炼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省高院政治部主任徐清宇在一次“双千计划”全国交流会上说。计划实施首年,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6名法学专家分赴徐州中院、无锡中院、扬州中院、镇江中院、南京建邺区法院和苏州吴中区法院挂职。 澎湃新闻记者查阅《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各省(区、市)总名额分配方案》发现,2013-2017五年内,江苏省的互聘总名额为各50人。2015年底,教育部办公厅、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公布了当年度的互聘“双千计划”入选人员名单。名单显示,2015年,共有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10所高校的10位学者分赴江苏各地方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局任职。 法学教授刘小冰“由学入仕”的2016年,已是“双千计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然而在刘小冰看来,前方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写道:“入仕了,就不能总想着回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