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戒中心,低频脉冲电子治疗仪。
网戒中心楼道两旁装有防护网,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山东临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主任杨永信在演示仪器治疗。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山东临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盟友”们在大课堂上点评课。
“我甚至想过我儿子跳楼,从高处落下,恩怨从此一笔勾销。”高杨的儿子高多现在是山东临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以下简称“网戒中心”)的一名“患者”,高杨二十四小时陪护,连续四个月了。 “我是他父亲,又不能亲手杀了他,他要是像以前那样,就要折磨我一辈子。”高杨脸涨得通红,摊开双手说,网戒中心,是他最后的希望。 在网戒中心,跟高杨一样的家长有许多,他们慕名而来,希望网戒中心能治愈孩子的“病”。 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12岁,最大的40多岁,大部分介于15到25岁之间。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里面过着军事化管理的生活,接受“电击治疗”。 在此前媒体诸多报道中,网戒中心被称为“集中营”,网戒中心创办人杨永信被称为“恶魔”。2009年,卫生部一纸禁令,叫停了“电休克治疗”方法。但7年过去了,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并未停歇,仍有少年被源源不断送到这里,成为网戒中心的“病人”。网戒中心把“电休克治疗”改为“低频脉冲电子治疗”。 面对质疑,8月18日,杨永信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回应,“电击”,是他生物治疗的一部分。 他说不清自己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像医生,也像教育家,我本来想考师范当老师的,后来阴差阳错当了医生。”他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认为自己是在治病救人。 “13号治疗室” 高杨说,“现在假期,很多家长希望趁着这个时候送孩子来治疗,床位已经满了。” 8月17日,有两个外地的家长带着孩子,提着备好的生活必需品来到网戒中心,发现床位已满,失望而归。 网戒中心在一栋六层的楼上,占了二、三两层。内部空间格局和医院相似,有治疗室、活动室、教室,学生宿舍也在里面,宿舍里摆着四到五张一米宽的床铺,床铺上的被子叠成了豆腐块。在二楼通往三楼的步梯两边,用绳索结成的网封锁着。 杨永信说,很多孩子被家长送来,情绪激烈,这些网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成立于2006年1月的临沂网戒中心,隶属临沂第四人民医院,这家医院以治疗精神疾病见长,前身是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后更名为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 在这家医院的官网上,把网戒中心称作“心理康复一病区”,并作为特色科室推荐。 目前网戒中心有医务人员二十多人,其中六名医生,两名心理咨询师,十三个护士,都由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统一招聘,人员编制属于第四人民医院,薪水由第四人民医院发。杨永信为中心主任。 杨永信说,至今,网戒中心收治过6000多名孩子,最高峰时同时有300多名孩子在此接受治疗。 在里面接受治疗的孩子,相互以“盟友”相称。 盟友们回忆,在接受“电击”的时候,像有无数个针孔扎了进去,每一个细胞都在疼,而接受“电击”的时候,有人按住自己的手脚,有人捂住自己的嘴巴。 网戒中心“电击”治疗的房间门牌为13室。这个盟友们谈之色变的房间不到二十平米,里面只有一个床铺,铺着蓝色的床罩,旁边的桌子上,摆放着几台低频脉冲电子治疗仪。 盟友所说的电击,也包括低频脉冲治疗仪的治疗。 2009年之前,开奖,网戒中心采用电休克治疗,治疗的时候,需要将患者的手脚捆绑住,并用护齿类的工具塞入患者口中,防止患者在治疗时抽搐咬伤自己,然后接通电流,置于患者前额两侧诱发抽搐达到治疗效果。 杨永信说,电休克治疗仪器最高电流可以达到100毫安,可致人短暂的意识丧失。 这种治疗方式,曾在2009年,被多家媒体质疑——认为这是对青少年的身心虐待。 临沂第四人民医院一名领导表示,“因为那次争议,医院压力大,网戒中心差点关掉。” 风波过后,杨永信和临沂网戒中心淡出媒体视野,甚至一些在这里接受过治疗的盟友都认为已经关门了。 不过就在近日,杨永信再次走进人们视线,有网友爆料——“电击”疗法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仪器。换后的仪器,正是低频脉冲治疗仪。 “治疗方式是两根针扎进虎口,然后对两根银针进行通电。”杨永信说,这种治疗仪对功率进行限制,痛感不如之前的电休克疗法。 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网戒中心创办至今,“电击”从未间断。 在杨永信的博客中,也一直未停止对网戒中心的宣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