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作案人员境外多头散布等因素,警方在国内办案同样会遭遇各种限制,银行相关规定的制约、运营商管理混乱带来的侦查不便、相关部门只审批不监管……都使得警方在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时,即使出尽全力,往往“重拳打在棉花上”。 银行无转账限制钱款转走很容易 “实际工作中,仅是冻结涉案账户这一步都很难,受到银行的各种限制……”省公安厅刑侦局有关负责人坦言,金融管理方面的漏洞和限制,在面对电信诈骗时显得滞后且乏力。 开卡实名制规定落实不到位,大批量的银行卡被犯罪嫌疑人用来实施诈骗活动。比如,2015年7、8月份,安康旬阳连续发生8起电信诈骗案件,2016年1月10日破案后,现场收缴涉案银行卡199张。 网银转账无限制。网银转账在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被诈骗分子大肆利用。目前,各家银行推行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转账均没有金额、次数和境外网上分解资金限制,导致赃款能够在数分钟内被犯罪分子在境外划走。 缺乏涉案银行账号紧急止付手段。很多受害人汇完钱款几分钟内便发觉上当,公安机关请求银行紧急止付时,银行常常以“不符合法律规定”、“没有权限”、“已下班”等为由予以拒绝。 查询、冻结手续复杂,进度缓慢。按照相关规定,公安机关需派员到开户银行查询、冻结涉案账户,但在这个过程中,赃款早被犯罪嫌疑人异地取走。 个别商业银行虽然在协助公安机关查询冻结上做了一些积极尝试,但总体效果欠佳,公安机关查询、冻结涉案账户的速度仍然远远落后于犯罪嫌疑人转账取款的速度。 运营商用户非实名漏洞被利用 电信诈骗随时都在发生,且案件侦破难度很大。省公安厅刑侦局刑警认为,运营商的管理漏洞,客观上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便利: 手机用户仅记名而非实名。目前,运营商及其代理商销售手机卡,随意匹配身份证后就通过各种渠道贩卖,手机卡的真正使用人并不掌握,只是做到了记名登记。每打掉一个电信诈骗团伙,都能缴获成百数千张作案用的手机卡。 捆绑电话业务管理混乱。一些电信企业开发使用的一号通、400、G3等智能电话,具有呼叫、接听转移、捆绑多个电话及隐藏主叫号码等功能,购买人不需出具证件,就可到电信企业或网上购买,嫌疑人利用这些功能,设置多重转接,频繁更换捆绑手机,远隔千里实施诈骗。 另外,网络改号电话使用泛滥成灾。近年来,全国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使用网络改号电话作案的占90%以上,仅今年上半年,从境外打入大陆的改号诈骗电话就有47亿条。 非法出租网络电话线路时有发生。运营商的个别员工利用工作之便,向诈骗窝点提供线路服务从中获利,甚至参与其中。 相关部门对诈骗公司只审批不监管 华商报记者专访的王某,开奖直播所使用的“小区群发短信器”就是一个三无产品,完全仿真GSM移动通信无线基站,利用移动网络系统网号、频率资源等,伪装成移动基站的邻区,在信息获取点采用大功率的无线信号发射,强迫用户终端(手机)在仿真基站信号中进行登记而造成正常通信中断,或将垃圾短信、诈骗短信发送到用户手机,危害严重。 这类诈骗公司泛滥一方面是缺乏相关规定,无部门监管。有些企业唯利是图,把生产的专用设备、器材和软件公开销售,甚至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企业也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器材、无线屏蔽器、“伪基点”、改号软件、后台操纵的虚拟交易软件等。目前,国家对这些行为的监管存在空白,没有明确的部门负责。 另一方面是有审批单位却没有跟进监管。2014年,陕西省和湖南省公安机关打掉一批网络投资诈骗团伙,经调查发现,这些公司大都经过合法审批,由于主管部门只审批不监管,诈骗公司“披着合法外衣”干非法勾当畅通无阻。 >>“出拳”的方向 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治理 切断技术设备产业链 事实上,要想切断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产业链,除了警方全力出击,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讯运营商、银行等也都需要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才可能在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的战役中胜出,使“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口号喊得响亮。 陕西出重拳 多部门联合打击电信诈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