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民生经济 >

报码:消费、供给、调控相对平衡论——吴炳新博士答记者李锦问(6)

时间:2016-12-14 22:10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开奖直播现场 点击:
供应侧改革实际上是一次供求关系的调控,是一次调控,是一次平衡过程,不能把供应侧绝对化,消费侧是供应侧的原动力,供应侧和消费侧是对立统一的

  供应侧改革实际上是一次供求关系的调控,是一次调控,是一次平衡过程,不能把供应侧绝对化,消费侧是供应侧的原动力,供应侧和消费侧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辩证关系,供应理论和消费理论是互相矛盾的,是调控的平衡论,供求关系是不平衡的,以求达到相对平衡。调控是手段,达到相对平衡,供求关系是经济发展运动过程,是供求关系不断调整,不断平衡的过程。当供不应求的时候加大供应侧的生产;生产过剩的时候一手调控经济需求的发展,一手调控生产的限量发展。生产限量的目的是改革生产的提升,加大生产技术的提升和供应量的供给,不断地调控科研生产的升级,不断地满足新的有效消费需求、欲望需求和潜在需求,这个规律适合任何一个国家(真正代表人民的国家)。

  记者:我们国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与西方国家有什么不同?

  吴博士:商品都是在交换,但作为国家的经营者或者企业的经营者,在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国家调控不是主要的,而市场自动调控是主要的,突出、平衡的市场矛盾,不注重及时调控,很容易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我们国家36年来一直持续发展,虽然出现危机,但由于主动调控,有些企业要放开,但有些企业(水、电灯)要控制,所以没有出现大的全局性危机。我们调控的主动权在国家手里,我们国家的目的是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

  记者:国家在调控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吴博士:我们要注意经营核算管理,有效投资管理,企业经营核算管理和有效投资管理。

  国家的投资一定要算账,必须是有效投资。能创造效益的投资是有效投资,不创造效益就是失败的投资,是浪费的投资。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的部分投资背离了有效投资。为公众消费投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人民公共消费的投资,这是付出的,这个不是有效投资,但这个是社会效益,不是经济效益。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核算。提高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瞄准市场消费需求去生产,不断提升满足消费需求水平,加强生产上的科研消费投资,生产出来的产品要研究消费对象,产品在消费者当中有很多替代产品,产品在市场上有无竞争力,能否获得消费者的偏好满意,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去研究这个为题。比如红海商业产品,你生产我生产大家都生产,该产品低利润运作,效益较低,但是保证了消费者的需求,社会效益大于企业效益。现在应该是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获得消费者更多的偏好满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改革不能笼统的仅从数量上去低水平改革,所以说在供应侧改革当中,也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我们国有企业必须紧紧围绕消费者需求,不论是工业产品还是生活消费产品都围绕需求,需求包括生活消费需求、社会消费需求和科研生产本身的消费需求,去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满足新的消费需要,这是供应侧改革当中要特别注意的事情。

  供应侧改革的提出并没有错,而且是迫在眉睫需要改革。关键是怎么改革?一定是以消费需求来调控供应侧的改革,这是关键。

  我们追求的供应侧改革,以需求为标准,产能不是标准而产能仅是一个手段,以消费侧为标准,为目的。供给侧改革是增量与效益,不是生产的增量与效益,仅仅讲科学的系统调控是不够的,经济发展是笼统的不是一句科学的概念,而必须在过程中按照六个目的、三个手段、20个要素,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不同的供求矛盾采取不同的要素组合,解决不同的矛盾。

  记者:供给侧改革的标准是什么?

  吴博士:供给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首先就是要处理好国民经济中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基础产业的关系。以知识运营为主导产业、以基本建设为支柱产业、以高速路发展为基础产业,就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的优势产业——不是以某个产业为优势产业,而是以整个产业结构为优势产业。它不仅是优势产业,而且是产业优势;它不仅可以使中国经济化解才能过剩,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而且可以使中国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