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杨凯奇 发自深圳 作为国企改革重要抓手之一的国资监管改革,日前出新招了。 10月26日,国资委在京召开媒体通气会,宣布将新设三大监督局,代替原有的监事会工作局,具体负责监事会反映问题的深入核查、分类处置、整改督办工作,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提出责任追究意见。 时代周报记者向国务院国资委发函询问相关信息,国资委新闻处人士回应称,采访函已转至监督局人士手中,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复。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对监事会制度的加强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在央企中发生的较大面积的腐败现象"。 刘纪鹏认为,从2000年《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颁布算起,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在国企间也已经运行了16年,而此前的"央企腐败问题频现,说明监督的效果有待加强"。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以下简称"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自监事会制度实施以来,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103家中央企业,除上海贝尔外,全部派驻了监事会。 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力的上层机构、无法解决同级监管问题,atv,监事会常常有心无力。此次国资委整合内部资源,设立三大监督局(监督一局、监督二局、监督三局),将会与监事会形成"一前一后" 互相配合的关系。 分管监事会工作的国资委副主任王文斌在通气会上表示,监督局负责监事会反映的问题的深入核查、分类处置、整改督办工作,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提出责任追究意见,形成监督工作完整闭环。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李锦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三个监督局的设立,以及之前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试点的设立,反映了国资委管经营的机制在弱化,管资本的机制在强化,"国资委正在向监管者角色靠拢" 。 监事会发现问题,监督局解决问题 在通气会上,王文斌强调,加强监事会监督的重要举措,第一位的是强化工作领导。按照设计,除原有一名国资委副主任分管监事会工作外,增加一位委领导,专门协助分管监事会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领导。据《中国经济周刊》等媒体报道,这位新增协助分管监事会工作的领导是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阎晓峰。他也出席了于10月26日召开的通气会。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国资委官网,发现三大监督局已出现在"委内机构"一栏中。其中,监督一局的职责为"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国有企业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机构为综合处、一处、二处、三处、联络处、调研处。监督一局的局长(主任)为禾云,配有两名副局长(副主任)方炳兴、张振良及巡视员吴华松。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了解到,禾云曾任已被撤销的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工作局局长。三大监督局整合国资委资源的基础,或是原国资委监事会工作局。监督二局和三局的具体情况,官网上未给出。 李锦介绍,监事会与监督局"一前一后"的实质是"监事会发现问题,监督局解决问题"。他表示,相比于以往的监事会制度,监督局则更带有政府部门、权力部门的性质,"监事会上报问题后,监督局能够落实和执行。这将使监事会职权由虚向实"。 改革监事会监督的第三部分是强化运行机制,分别以国资委党委会和主任办公会、分管委领导、监事会主席为主体,形成领导决策、协调处置、监督报告等"三个平台",推动监督成果综合运用。 王文斌介绍,第一平台为监督报告平台,由监事会主席负责,监事会承担具体工作,主要任务是发现和报告问题,督促落实应由企业自行整改的事项;第二平台为协调处置平台,由分管委领导负责,三个监督局承担具体工作,主要任务是推动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的综合运用;第三平台为领导决策平台,以国资委党委会和主任办公会为主体,研究监事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听取监事会主席对有关企业监督检查重大情况的报告以及监督局专项工作汇报,实现出资人管理和监督的有机统一。 李锦认为,三个平台的设立事实上加强了国资委与党委、监事会与国资委之间的联系,形成了联动机制。"过去,监事会散落在各个企业,与国资委处于游离状态,比较孤立化。孤立化导致缺乏活力和权力,削弱了监督的效能。"现在将国资委党委会、主任办公会、分管领导和监事会组成联动机制,就是把监事会拉回到国资委监管的体系里,并对监事会赋权。 如此,监事会发现问题、监督局落实和解决、三个平台综合运用监督成果的改革框架基本明晰。这也是王文斌介绍的"闭环"的意义。 国企监事会治理之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