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奇 北京报道 21世纪亚洲金融家系列访谈 2012年我来到国民信托,当时公司30多个员工,没经营班子,也没有信托业务团队,30多亿规模,还都是给股东、股东企业员工做的产品。国民信托从2013年成立经营班子开始起步,今年是第4年,目前1900多亿规模,今年完全可能突破2000亿。 多年前,因备战建设银行上市、操刀不良处置而备受市场关注的杨小阳,近期因国民信托的风险项目再次走到台前。 9月份,针对“渤钢系”产品延期,国民信托董事长杨小阳对投资者做出承诺:如果信托财产损失是因为信托公司不尽责,国民信托愿意以固有资产赔偿投资者损失。这是业内高管第一次如此回应刚性兑付。 资料显示,杨小阳曾任职于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建设银行、建银投资、中投证券、光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011年,因年龄原因先后辞任中投证券董事长、光大实业总裁。 2012年,杨小阳应邀担任国民信托董事长,再次回到信托业。其任职的国民信托则是一家颇具话题的公司,一是源于近期的延期兑付,开奖,二是此前的公司股权快速更迭。 资料显示,1987年成立的国民信托,前身是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旗下的信托投资公司,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不过早期的国民信托发展极其缓慢,2005至2009年国民信托一共仅发行23款产品。 可以说直到2012年杨小阳“掌舵”,国民信托才重新起航。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国民信托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60.8亿元、425亿元、714.43亿元、1244.54亿元。 不过期间,国民信托不断被传易主,先是佳兆业,后是生命人寿,但因监管尚未批准使得生命人寿的控制“有实无名”。股东的待确定也使得当前国民信托的公司治理、资本补充、战略规划等面临挑战。 10月27日,年届69岁的杨小阳一袭正装,精神抖擞,在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国民信托办公室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交谈中杨小阳正面回应了当前关于国民信托的种种热点问题,同时也对当前信托业增速放缓,信托公司谋求增资、上市,行业下一个风口等热点问题发表了观点。 杨小阳称,渤钢债务中涉及国民信托4款产品,合计规模约9.5亿,目前国民信托正采取催收、法律途径、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处置,如果投资人认为处置时间太长且国民信托有明显过错,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当前信托行业面临的经营收入、利润同比下降,不良率上升等现状,杨小阳认为是经济周期下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暂时现象。未来经济结构调整效果的日益显现,加上经济走出周期低谷,一切都会发生积极变化,将对金融机构、投资人带来长远利好。 交谈中杨小阳多次提到看好未来信托参与债转股。通过信托进行债转股一举多得,银行不用纠结于当期损失,同时能改善资产状况;信托可以不动用自有资金而借助银行等资金;企业则能真正实现去杆杆、降低负债率。 问题项目兑付需责任与损失认定 《21世纪》:资料显示,你先后任职信托、银行、投资公司等,具有丰富金融从业背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看待信托刚性兑付? 杨小阳:现在信托行业里面确实有一个潜规则——刚性兑付,为什么会出现?主要是现在的信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信托。 真正的信托是以委托人的需求、委托事项与委托资产为出发点,通过契约建立信托关系,只要受托人按约定去做,就不承担风险。而现在倒过来了,信托从企业融资出发,类似银行贷款业务;然后通过交易结构设计,实际上变成了理财产品;最后去寻找投资人,签订信托协议,实际是裹了一层信托的外衣。监管部门意识到这点,提出“受托人勤勉尽责,投资人风险自担”,非常辩证统一,符合目前信托产品的实际情况。比如天钢四款产品延期兑付以后,国民信托按照监管部门精神做出承诺:“如果信托财产管理过程中损失造成是由于信托公司本身不尽责,国民信托愿意以固有资产赔偿投资人损失。”做出这样的“兜底”承诺,国民信托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既然完全由投资人承担损失有失公平,完全由信托来刚兑也有问题,那就按照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进行认定,如果司法机关认定信托公司有责任且确定了损失就应适当赔偿。当然这对立法、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能推动立法、司法进步,对过去不清楚之处提出新的立法或司法解释,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1世纪》:今年以来,贵司先后被卷入河北融投、渤钢项目等纠纷项目,出现这些纠纷后,贵司采取了哪些处置手段,下一步还有哪些想法? 杨小阳:渤钢债务中涉及国民信托4个产品,规模近10亿,目前采取多项措施处置延兑产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