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共享厨房现在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环节都过于薄弱,产业链条还未建立起来,后期的收益和推广将会是怎样,相信不久后就能知晓答案。 近日,湖北大学一大四学生利用学校食堂创办一间共享厨房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版,受到网友热议。据悉,共享厨房每使用一次收费10元,为保证学生的用餐安全,食材均由学校食堂严格审核,网友表示终于不用“提心吊胆”在宿舍偷偷煮火锅了。 其实在共享经济还未大热之际,共享厨房这一共享经济形式就已经悄然诞生,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对于共享厨房这一概念还不太认可,直至今年8月份共享厨房进军校园,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从私厨共享到触达高校,共享厨房形式多样 早在2013年,共享厨房这一模式就已经出现,最初涉及这一行业的是一种连接家庭厨房和都市白领的餐饮O2O共享平台,为的是让吃腻了小餐馆的都市白领尝到“家的味道”,同时退休在家的阿姨们也可以通过为这些都市白领做饭菜赚到一些外快,当时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妈妈的菜”、“丫米厨房”、“蹭饭”等平台业务都有涉及家庭共享厨房,它们也都曾经历过生意辉煌的时刻。 数据显示:2014年底“妈妈的菜”就拿到了数百万元融资,此外“丫米厨房”2015年初拿到了IDG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蹭饭”也曾拿到过近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融资,开奖,可见其实力均不容小觑。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国内出现的私厨共享平台多达十余家,且普遍受到资本青睐。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平台雇请的阿姨们所能供应的菜品有限和菜品品质的不统一,导致平台的流量受限,使得正在探索盈利模式阶段的私厨共享平台们难以实现盈利目标。同时,盈利模式的不清晰造成了平台生命的脆弱性,许多私厨共享平台均存在成本高、客单价低和利润少等问题,因此一旦资金链断裂,平台们极易死去。 据了解,2015年8月“妈妈的菜”就已宣布暂停运营,atv,另一同类平台“妈妈味道”也于2016年2月黯然出局,直至今年2月份,曾经红极一时的私厨共享平台仅剩下两位生存者。 另外一种共享厨房形式则是为快速崛起的餐饮外卖平台提供场地和运营服务,类似于企业孵化器的共享厨房。此类共享厨房依靠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租赁场地,分割成各个独立的厨房档口,出租给外卖商户获得收益,同时,平台还提供运营管理、品牌打造、数据分析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据悉,目前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此类平台有熊猫星厨、隐食纪和餐予者等等,这些平台均有不俗的潜力。这种厨房共享的模式能为商户简化开店流程,降低开店运营成本,提高外卖员取餐以及配送的效率,并且具有可复制性。同时,设备完善的共享厨房还能降低进入行业的壁垒。 截止到今年5月份,隐食纪在南京汇集了30多家外卖品牌,熊猫星厨共在北京铺店18家,在B端市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除了上述两种模式之外,共享厨房还有一种服务于高校学生的形式,只要学生提前在共享厨房的公众号后台留言预约,每人交10元使用费,带上自己的食材就能使用共享厨房过一把“厨瘾”。据悉,这一高校内的共享食堂虽然目标定位在本校,但是也有其他学校的学生过来尝鲜,尤其经过网络曝光之后热度逐渐上涨,这种新型的厨房租赁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进军校园打破常规,共享厨房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 众所周知,考虑到学校宿舍用电的安全问题,全国大部分大学宿舍均明令禁止学生在宿舍使用如电饭锅、电磁炉等大功率“违规电器”,也就意味着学生无法在宿舍做饭菜,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学校食堂或者依靠外卖解决吃饭问题,想要吃到自己做的食物基本不可能,而湖北大学出现的共享厨房正好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也为学生们带来一定的福利。 一方面,共享厨房为小型的同学聚会提供了新去处。据了解,一般学生会在同乡或寝室聚会、生日派对等聚会场合想到共享厨房,这种新型的聚会方式不仅增进了群体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是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一种文化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另一方面,共享厨房成为了学生锻炼厨艺的平台。大学生动手做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离家在外的自我生存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互相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