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7 23:05 来源:数娱梦工厂 视频 /基因 /短视频 在文史类知识传播这个略显冷门的领域,看鉴做得还不错。 凭借屡次突破千万级播放量的3分钟短视频,已成为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多个强势流量渠道公认的“最棒的互联网历史短视频”生产者。截止目前,今日头条数据显示,看鉴累计播放量已达3.3亿次,另据公开可查的数据,开奖,看鉴APP目前拥有62万用户,微博粉丝达到了300万,微信平台则累计用户73万。 而在取得流量突破后,日前看鉴旗下的APP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每日更新一条免费内容的基础上,每周推出一个付费专辑,以视频解读《二十四史》、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打造传统文化的视频套装,为用户搭建视频私塾。 看鉴后台数据显示,视频私塾这一付费模块正式上线测试两个月,付费用户就已达两万人,月流水达到了20万。 小试牛刀后的成绩,证明了李锋从央视离开创立看鉴时的判断,尽管在互联网时代,直播,海量的信息以各种形态时刻冲击着人们的认知,但人们对人文地理历史这类严肃性内容的渴望,从未消失过。 看鉴创始人李锋 文史内容天生具备付费基因 李锋告诉记者,和诸多需要重新整合资源链条以凸显产品付费属性,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升级的内容平台不同,看鉴的内容自带付费的基因。 这一基因,跟文史地理知识所兼具的功用属性和社会属性有关。 自古以来,文史地理自古就是必修的功课。在社会属性层面,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意义无需赘述,有着天然的社会传播基础,而在功用属性上,大众亦有共识:对文史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非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简单,基于经验的观察视角会无形中影响到个人对事物的判断,系统地习得后更是会对个人的思维方式形成干预,直接关系到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哲学观的塑成。 在这样的双重属性下,虽然公共机构做了很多文史地理的免费普及,在社会传承、好奇心、谈资的共同驱使下,使得有关文史地理的话题成为日常所需,但系统性地文史地理知识教育,从未脱离付费获取的范畴。 因此,与其说看鉴需要开拓的是未知的市场,不如说看鉴要做的就是借助短视频这一载体,在知识付费这一趋势到来之际,放大文史地理的学习属性,实现文史地理付费价值的回归。 打磨APP凸显付费属性 对于此前曾长年在央视进行纪录片制作的李锋和他的团队来说,在看鉴的内容制作上,他们有绝对的自信。不过,与对输出优质内容保有自信相对的,是对用户体验的时刻焦虑,而随着看鉴APP用户数量持续攀升,用户体验也成为了日常选题之外看鉴内部的高频词汇。 为了迎接付费模块上线,看鉴的技术团队在原先内容导向的APP基础上做了很多细节的改良。 总结而言,第一,是通过首页杂志化改版、将发现版块迭代为学习版块等手段,将每日登录学习提升和付费获取全系精品内容,这一循序渐进的进阶逻辑明确传达给用户。第二,在内容分类时,就遵循带有教育引导性质地学科性分门别类,如按照朝代分类,按照描述视角分类等等,便于用户可以在碎片化内容的摸索中,自然地触发成体系内容学习的渴望,从而产生付费意愿;第三,以更多的后台根据用户固有浏览习惯做出的精品推荐,降低新用户的主动获取信息的难度,针对用户有时无wifi,有时不方便看屏幕等场景,提供了视频、音频、图文三种产品形式,便于用户快速启动学习机制,强化付费粘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