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的大公司甚至是新造车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对电池技术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戴姆勒公司宣布将电动汽车的计划提前 3 年,即到 2022 年前投入 110 亿美元用于推出 10 款电动车型,目前已经开始在德国筹建自己的第二座新电池工厂「Gigafactory」,而就在公布的几个星期之后,戴姆勒又透露,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合作,在中国建造电池工厂,这家工厂造价达 6.55 亿欧元(约合 7.4 亿美元)。 据彭博社报道,德国法兰克福公司 Terra E 联合 16 家德国公司组建联盟,准备兴建一家造价 10 亿欧元以上的锂离子电池工厂,将会在产能上挑战特斯拉的 Gigafactory 超级电池工厂。 原本很多大公司更多押注的「燃料电池」迟迟不来时,大公司逐渐开始信任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并且有一部分开始「重金下注」,一是看到了 Tesla 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电动汽车即将井喷式的增长。 对大公司来说电动汽车这款产品未来的盈利能力非常重要,要大批量生产才「有利可图」。所以你能看到真正下决心开始转向电动化的公司都开始准备筹建自己的「超级工厂」了,不仅是相信自己的研发能力,未来成本可控,其次手握核心部件的供应链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将自己的优势凸现。 甚至现阶段有少部分投资者认为,现阶段更好的投资电动汽车的方向是——锂矿,据悉锂价格去年已经暴涨了 60%,至少不管谁卖电动车,谁卖储能墙,甚至建造「超级电池工厂」,锂都是必不可少的。 电池「性价比」的战争 当增加容量成为瓶颈时,降低成本就成了第一要务。 现阶段锂离子电池的成本通常约占电动汽车价格的 40%,所以不同于燃油汽车,这才是电动汽车降低成本,扩大盈利空间的「战略位置」,毕竟盈利能力才是考量一家商业公司成功的关键。 为此 Musk 其实早已参透其中的奥妙,同时也是深有感触。这里又要再次搬出 Tesla CEO Musk 有名的「第一原理」的理论,下面是他在一次公开访谈中的表述: 我们运用「第一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直播,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这要消耗大量的脑力。 拿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最开始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非常昂贵,大概是 600 甚至 1000 美元/千瓦时。但我们用第一原理角度进行思考:电池组到底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这些电池原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电池的组成包括碳、镍、铝和一些聚合物。如果我们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这些原材料然后组合成电池,需要多少钱?你会发现只要 80 美元/千瓦时。 所以 Musk 的想法总是「这件事情在物理层面上是行得通的,我为什么做不成?」。而电池组的成本也是各大数据分析、投资分析公司最看重的地方,因为这关乎到一家电动汽车公司最本质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据「 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电动汽车电池的研究显示,现在虽然仍然没有实现,但是未来 100 美元/千瓦时的成本是整个行业的标准目标。而如果你的成本可以控制在这之下,你不仅仅可以非常具有竞争力,你甚至能够成为行业第一。 这也让投资电池成为了一项相对危险的业务。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的预测,2016 年全球电池成本下降 22%,并将在 2017 年再下降 15%至 20%。对于电动汽车制造商而言,这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电池生产商来说,这样的竞争让他们很难一直保持领先。 (麦肯锡研究报道,电池成本的下降趋势和三大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趋势) 这些电池成本价格的下降可能会很快放缓,因为价格已经下降到快要接近原材料成本。但能够保持领先于成本趋势的汽车制造商,才能够更快地实现电动汽车的盈利。 还是先以 Tesla 为例,他们在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不断革新的制造工艺以及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浪费来降低锂电池的制造成本,并且通过合理的流程优化来减少开支。到 2018 年,也就是批量生产 Model 3 的第一年年底,特斯拉超级工厂将把每千瓦时电量电池组的成本降低 30% 以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