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共享充电宝刚起风之时,曾经有人加了我的微信,然后宣称他们公司创造了这一概念,并且打算请我帮忙推销另一个概念给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允诺事成分红10万+。 我听罢,回答了几句话;若我能直接和李国庆对话,也就未必在乎10万+了,仅因为写过篇当当网的评论就找上门,我对于你们的视野深感困惑;同时,共享充电宝是好是坏,不予置评,但似乎许多年前,迪信通等手机卖场早就有免费充电宝可以借,十天内归还即可。 当然,结果是随即被拉黑,不过在我的写作生涯里,经常碰到有人怀揣着所谓”金点子“,想要通过我兜售给我评论过的企业,atv直播,也就见怪不怪了。 但更重要的是,为何迪信通早就有的免费业务,今时今日却成为了风口?很奇怪吗?其实并不奇怪,其和众多共享某某等风口一样,靠解决一个问题成为了潮流: 大多数有需求的用户,不知道哪里有自行车(可替换各种共享名词)可借,互联网帮忙做了导航,缩短了用户的获得距离和成本。 但也仅此而已。许多互联网+项目,往往都是如此,比如之前火爆的在线票务、外卖等等,都是让用户更容易获得需要的资源,甚至是一键获得,而不至于去影院门口徘徊、找座,或搜索外卖电话、反复和客服交流菜品。 这其实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风口的一夜风行,然后因为距离缩短后,再无新的价值可以呈现,而一夜落寞。 无怪乎,有人称“在中国共享经济繁荣的背后是资金过剩和好创意的匮乏”,其实,atv,许多互联网+项目均是如此,均是创意匮乏下,简单粗暴给个看似奇葩的理由,就上架的伪创新。 重启闲置,我们需要到线下重找资源 在这里,真的要为魏武挥老师和迪信通点个赞。 共享打火机不管成与不成,只要魏老师不是真的买上一堆一次性打火机在机场门口摆个自动售卖机的地摊,而是把丢弃的打火机再次利用起来,就是真正共享闲置。 迪信通也是如此,它家的充电宝也许没有过剩、也许是专门为了共享而配置的,但就当是一个吸引客户进店来的服务,也是很好。这时候,闲置的资源就不是充电宝,而是需要客流量的门店。 共享单车呢?也要点个赞,尽管我觉得它最后还是返璞归真用押金去做了互联网金融生意,比如ofo,就在5月17日宣称“世界再无ofo共享单车”,而是更名为小黄车。 但它还是解决了一个闲置,不是用户需要的闲置,也不是有意去解决的——释放了上海凤凰、天津飞鸽等老牌自行车厂的产能,为它们科技创新、找到新的市场,提供了一个窗口时间。 顺便,通过共享单车得破坏性试验和用户体验,还能解决许多“试错”上的难题。尽管从这个角度上看问题,还是在唱衰共享单车。 共享经济,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用创意去重启闲置,即让现有的一些闲置资源,获得客源,同时借客源带来的金钱,实现升级、提质,最后赋予更多意义。 这就需要更多创业者们去线下寻找。比如康养行业,将线下的各种边远山区、绿色环保的民宿结合起来,却跳出传统民宿的旅游模式,而是将周边的康养资源结合,形成住的健康、吃的健康、玩的健康等一条龙自定义选择…… 又如一款名为分钟律师的应用,由于律师的资源是现实存在、具有一定门槛的,它就将律师的资源整合起来做在线咨询,然后跳出传统法律应用的路数,将审查、代写合同,海外旅游法律保障等一系列过去很低频的律师业务,变成平台黏性,或者说变成常备药,尽管不常用。 其实,这样的创意组合还可以更多,只是创意的关键,是在简单缩短距离之后,还要有更多的价值才好。至于叫不叫共享,关系不大。 只是,真的别创造新的闲置,太浪费了…… (刊载于《创意世界》2017年8月刊“乐道”专栏) 作者: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本文由 @张书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