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媒体、资本、创作资源在向越来越多的人开放,于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更多的人渴望成名。正如安迪·沃霍尔所说,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当上十五分钟的名人”的时代。更多的UGC内容端口向用户敞开,而UGC内容带来的流量红利平台也甘之如饴。 根据网易云音乐去年发布的《2016上半年用户行为大数据》显示,平台入驻的原创音乐人人数已超2万人,上传的作品数超过40万首。虽然有这么庞大的原创音乐人和作品基数,但是近两年成名的音乐人和作品数量,只能算九牛一毛。 而更多籍籍无名的音乐人,还怀抱音乐梦想,开奖,对未来充满希望。“没有不可能”对于99%的音乐人来说,都与现实具有不同程度不可调和的矛盾,音乐人不能只靠信念“有情饮水饱”。 去年王菲“幻乐一场”上海演唱会,在腾讯直播上仅靠粉丝刷礼物,就创造了约合人民币281.3万元的收益。而另一边的某独立音乐团体,与某数字音乐平台达成合作的专辑版权使用授权费仅3000元。巨大的价值和资源差距,普遍存在于头部音乐人和下游音乐人之间。 如果这是一个人才不被埋没的时代,那么为什么还时常有人抱怨行业缺少人才?也许,这是音乐人最好的时代,但在这个时代,音乐行业也仍然是一个稳固的金字塔,音乐人和资源之间遵循着一直以来的“二八定律”。 版权风波究竟教育了谁 一个比较乐观的看法是,我们的音乐行业中还有大把没有被发现的人才;而另一种看法则会悲观的认为,像周杰伦、Michael Jackson这样的“天才选手”几十年一遇,直播,其他音乐人多平庸。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是第一种。 但当我们将当下定义为“音乐人最好的时代”时,音乐人是否也这么认为?那要说回到这次网易云音乐版权风波,就是很好地反映音乐人心声的一面镜子。当所有媒体目光都关注到平台之间的力量博弈,网友盲目站队自己喜爱的APP,大家都在高谈阔论“这是一次对于消费者教育的良好机会”时,我认为只有音乐人被真正地、又一次“教育”了。 对于多数的独立音乐人来说,他们与平台、唱片公司之间并不存在平等的对话,平台之间的争斗,赢了不会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输了音乐人也要跟着一起承担后果。这也是独立音乐人直接与平台合作所要承担的风险。 音乐人与平台之间的直接版权合作,有的甚至会签订独家版权协议,期限可以参考平台与唱片公司之间的版权转授权约定。平台如果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吸引更多的优质内容,沉淀更多忠实用户,那么与平台形成捆绑关系的音乐人也会受到一定的裨益;如果平台的内容和用户大量流失,那么第一时间倒霉的就是这些没有话语权的独立音乐人。 网易云音乐与QQ音乐在2015年达成150万首歌曲转授权协议 同时,头部艺人和非头部艺人授权费用的差距也是巨大的,非头部艺人基本不具备议价能力。虽然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少数人主导多数人的话语,是这个行业里一直都存在的问题,短期内想要打破也比较难。 于是对于很多独立音乐人来说,拿着辛苦做出来的作品选择与平台合作,也是一场博弈。大部分音乐人都无法通过付费专辑获得收益,但先期的平台曝光成为了他们进行作品传播的最主要途径,然后再通过线下演出等其他方式来寻找做音乐的平衡点。 根据第三方数据,目前我国音乐人中60%月平均收入不足2000元,80%的音乐人作品没有被收听。这数量庞大的音乐人群体,却与头部艺人存在巨大的价值悬殊对比。 而最终,更多的音乐人会像黄国伦那样,做音乐几十年、从年轻人到头发花白的中年人,也没能让市场听到他的名字。所以,可以站上鸟巢的黄国伦是坚定也更幸运的。 既然“梦想”已经因为市场定价而变得廉价,那么“永远热泪盈眶”就会显得矫情。这种“魔幻现实”的市场现状还会持续多久?我不知道。 文 | 王亚男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音乐先声现已入驻36氪、界面、虎嗅、知乎、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百度百家、一点资讯、搜狐、网易等自媒体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