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他1932 年出生,1959 年创办京瓷公司,1984 年创办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 KDDI。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 500 强。 2010年,日本航空公司的亏损额近1800亿日元,并在东京申请破产保护。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临危授命,接受政府的邀请,出任日航CEO。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稻盛和夫领导下的日航就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位大师级的商业领袖身上学到很多。所以我想写写我学到的东西。 这篇文章是关于财务的。 每一位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长盛不衰,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家就必须不断地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 所以,通过具体的数字正确而及时地掌握企业各个部门及企业整体的真实状况至关重要,这也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会计就像是飞机的仪表盘。飞行员需要通过仪表盘显示的速度、海拔高度等信息驾驶飞机,企业家则需要真实的财务数字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计是经营的指南计。 「稻盛和夫会计学」的诞生 稻盛和夫毕业于一所日本的一所理工科大学,技术出身,创立京瓷时,只是一个年仅 27 岁的工程师,没有任何经营企业的经验。所以自然对于会计一无所知。 他从经营的本质出发,利用自己的常识,不断思考会计原则的本质,挑战复杂的会计规则,形成了自己的会计学。 因为我总是不断思考会计的本质,所以当实际结算的数字与我的预计不一样时,我马上要求财务人员做出详细的说明。 我要知道的,不是会计和税务教科书上的那种说教,而是会计的本质,以及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原理。 但是,财务人员却往往不能给我满意的解答。他们说「会计就是这样规定的」,我却问「那是为什么?」我不断追问,直到我能理解、接受为止。 「稻盛和夫会计学」就是在挑战自己资深的财务人员过程中形成的: 「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票据?」 「从经营的立场上应该这么做才对,为什么在财务上不这样处理?」 「不能回答经营者想知道的事情,这样的会计没有价值。」 …… 最重要的问题:赚到的钱去了哪里? 会计产生于中世纪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的贸易。一次航海结束后,从收入中扣除所有的费用,将利下的钱进行分配。这个过程中,现金收支的计算就是盈亏的计算。 但在现代企业中,收支钱款的时间与成为收益和费用的时间不相吻合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企业商业活动是连续的,不像航海,所以要以年为单位结算,这些都导致结算表上的盈亏数字和实际的现金流动脱节。 加之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会计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让人费解。 举一个例子。 今天你想在街头摆摊卖苹果。 你先去附近的超市花70块买了5个装苹果的纸箱,又花了30块买了一些白纸来摆放苹果。 苹果进价5块钱一斤,你买了40斤,以每斤10块钱出售,每斤赚5块钱,运气不错,一天全卖光了。 一天的销售额是400元,进货成本200元,毛利200元。扣掉买纸箱和白纸的钱,手上只剩100元。 这时税务局的人来了,说你赚了200元,这些都要交税。你说我手上只剩100元,为什么要交200元的税?税务局的人说,纸箱和白纸都是资产,你当然要按200元缴税。 但只有你知道,你明天要换个地方售卖,白纸已经脏了,很难再用。而纸箱估计用过一次也只能丢了,难道要退回超市? 如果你坚持纸箱和白纸是一次性的费用,那么你是用300块的投入得到了400块的收入。 但如果你认为纸箱和白纸的100元是资产,所以共赚了200元,你很可能因为想挪用100元的现金,而出现资金周转上的问题。 稻盛和夫认为,经营一家大的企业,和水果摊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差别。不管数字上显示了多少利润,到头来能放心使用的只有手头的现金。可以用于企业发展、新设备投资的,也只有现金。 虽然现代会计将现金的流动和收益、费用脱离计算,但归根到底经营仍需要回到原点,即在现金基础上思考。 所以,清楚地掌握赚到的钱在哪里,以什么形式存在,是经营的根本。 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 vs 以结算利润为基础的经营 很庆幸的是,「现金流」在会计学上已经非常受重视了。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不是用利润,而是看将来能创造现金的能力。 但是,现在会计制度中的「现金流」是调整折旧费等不伴随现金流动项目后算出来的,这仍然不是企业真实的「现金流」。 稻盛和夫所讲的「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是基于真实的现金流动,力求做到像水果摊小贩一样,现金与利润直接挂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