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印度是除了中国之外最火的创业热土。 尽管印度仍处在信息化迅猛变革和制度低效落后的二元矛盾中,但其经济总量和增速的耀眼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10年来,印度GDP总量增长了100.13%,由2007年的1.18万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2.37万亿美元,不仅总量上与英国的差距在缩小,直播,而且增速已经紧紧贴近中国。 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亚洲市场,自然不可能逃过全球科技产业的目光,稍微浏览一下近一年来国内外巨头们在印度市场的动作,就可“以管窥豹”。 国外有苹果不断扩大在印度的制造和分销业务,欲在印度建立下一个“世界工厂”;谷歌为了在印度获得更多的用户不惜煞费苦心,他们正在印度筹备推出一项个性化内容服务——Google Feed,同时还会推出一款智能扬声器和Google Home智能助手服务;亚马逊正在成为印度电商的一股庞大势力,Facebook更不用说,数据显示印度2.41亿的用户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Facebook用户最多的国家。 国内则有众多互联网企业巨头进军印度分食市场,如UC浏览器已经在印度市场扎稳脚跟,猎豹也已经制定了产品全面进入印度的策略,深圳信息平台服务商英威诺将研发一款印度版的今日头条,智能手机军团已经在印度市场展开了一场“百团大战”并瓜分三星的市场份额,atv直播,此外包括BAT在内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都纷纷于近两年内在印建立桥头堡,而专注于科技产业的国内投资机构,更是不约而同将重金“押注”印度,印度正在成为全球资本的新宠。 巨头的攻城略地造就了印度的创业大火 众多巨头赶往印度攻城略地,最为明显的一个原因便是印度像极了30年前的中国,其天然的人口红利不但招来了国外的大批猎食者,也催逼着本土人纷纷白手起家。 据悉在2017上半年,班加罗尔的144家企业就已获得了超过21亿美元的投资。班加罗尔有6000多家创企被AngelList收录,新德里为4000多家。两所城市一南一北相互呼应,聚集了一批最优质的投资机构、跨国公司、大型互联网公司、高校资源,在政府StartupIndia的政策加持下,更显示出勃勃生机。 如今的印度创业界,几乎已经没有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了。电商、数据分析、健康产业甚至大热的 AI 和 VR/AR 等领域,处处都有叫得上名的新秀,譬如 GreyOrange (通过机器人为电商提供仓储和物流服务,去年获 3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Swiggy(外卖O2O平台,今年获投3500万美元 C 轮融资),以及 Cardekho(在线汽车买卖平台,上月获投 B 轮融资,金额不明,但估值已达 3 亿美元)等等。 于是很多人惊呼印度大有赶超中国的架势,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印度的真正国情。一方面,印度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仍非常落后,全国各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模式各管各,物流行业无法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从本质上看对印度经济发展制约最大的是其文化和宗教信仰问题,中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加上改革开放后,感谢邓老的猫论,让实用主义的观念彻底地充满了每一个大陆中国人的心灵,全世界可能找不到一个民族像中国人民那样渴望发财,就想当然以为印度人也可以像中国人那样容易被利驱动。 印度人大多数人心中宗教方面心灵满足的重要性是大于发财成功的,即使物质贫穷也能有多种方式获得幸福感,这是为什么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印度人即使穷困潦倒也大都心安理得,这让O2O这种需要大量超时加班的行业很难获得足够的劳动力。还有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贱民送的快餐,高种姓的人是不能碰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送来的食物,低种姓的人也不能双手接来食用的,英国人以那么先进的科技,制度和教育殖民印度数百年都无法改变这些,不要指望资本的力量能在印度掀起什么波澜。资本在那些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影响力非常有限。再加之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等深层原因,印度的创业生态圈始终给人一种“表面虎虎生风,内里杂病丛生”的印象,因此企业家们如何将这场火烧大烧旺是接下来的关键,也是印度能否借之崛起的重要契机。 电商正在成为刺激印度经济增长的下一片蓝海 目前,印度电商市场的两大巨头一是美国电商Amazon,一是印度本土电商Flipkart,二者均是自营B2C模式,而似乎已经被三振出局的Snapdeal最早通过第三方B2C类“天猫加淘宝”的模式起步,坚持不做自营。但在去年排灯节期间也宣布涉足自营项目,可直到今天Snapdeal依然没有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