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互联网早期,天涯、豆瓣都从小众人群切入,但一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好消息是这个人群变成了大众,坏消息是这个大众人群正在被分众化——某个版块、某个功能,都可以单独做成一家公司,甚至一个平台。 早年阿北不愿意把豆瓣看成平台,「为什么非要做成平台?」这是他的口头禅。他只想做好两件事:人与有趣的事链接、人与有趣的人链接。但链接之后就完了。 还记得微博大V「留几手」吗?最早其实是豆瓣上一个段子手,公务员出身,闲的蛋疼搞了个小组,半死不活。后来转移阵地到微博,一下子火了,最后干脆把这个号卖给营销公司。豆瓣上著名的八组哇靠组咆哮组也基本是这个路径。市值200亿美金的微博养活了多少营销公司、公关公司?这是平台公司做的事,跟豆瓣无关。 2012年,红杉的周逵说到豆瓣:「为什么三年前做不出来的事情,现在难度更大的时候能做出来呢?」时机很重要。有的创业者善于抓风口,几乎每次风口都能上牌桌,尽管有时会掉下来,比如王兴。但连续错过风口,确实需要强大的淡定能力。 罗永浩说,atv,我从来就不是为情怀创业,都是你们给我贴的标签。老罗没上当。阿北的情怀大吗?联创策源当年第一期基金,总计1.2亿美金的盘子,其中三分之一投给了凡客,从A轮到E轮,轮轮跟进。陈年的情怀大还是阿北的情怀大?在冯波面前这都不叫情怀。投资人可以讲情怀,创业者不可以。在这一点上,挚信资本的老大李曙君表示相当赞同。 华贸附近、通惠河畔,有一片为文艺创业者兴建的园区,都是「小楼昨夜又春风」的西式建筑,早就给咖啡馆、西餐厅留出了空间,想给人一种「通惠河左岸」的感觉。就这样一个风景好、地理位置好、价格公道的地方,一直没人气。竣工好几年了,不仅没有成为地标,连正常的运营都是问题。反倒是斜对面、北京东站门口的包子铺生意很火。 豆瓣不缺人气,只是之前不愿意搬迁。听说豆瓣新的战略方向中,包含了知识付费和短视频,很俗但挺好。四合院住惯了,也要体验体验复式嘛。从来没有拿过一分VC的钱,天天数钱数到手肘发炎,还做成了文青心目中的圣地,这是三里屯、工体酒吧老板们的能耐。情怀与金钱并不天生矛盾。 不是让阿北开酒吧,只是想说,创业选址很重要,这个址是风水、是风口,讲究阴阳和谐。如果一个社区全是育龄妇女,积极分子少的可怜,一定是不健康的。 * 本文系接招(ID:itakethat),作者方浩。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黑马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