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方式:申请+面试 再次写“实习心得”,我已经是某家媒体的员工了。虽然入职还不到一年,但毕竟褪去了学生外衣,往大了说,骚年,你的“职业生涯”开始了,现在走的每一步都和你之后的事业发展密切相关;往小了说,也是关系到你每天过得爽不爽、开不开心的一件事儿。 从实习到就业,我在自己及圈中好友身上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所以这篇实习心得,我想更多地结合就业来谈一些感受。或许,这正是我们之所以重视实习的原因。 对我影响深刻的两次实习都发生在研究生期间。 01《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 2014年暑假,受同学影响以及出于自己时间的考虑,我向心仪已久的《中国青年报》投了一份简历,结果却被告知实习招聘已经结束。无奈,我只好求助在这里工作的一个学长,询问他所在的部门是否还需要实习生。学长人很好,回复我可以,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在中青报的实习。 我所在的部门是特别报道部,主要对重大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操作过程中常常会接触一些法律、政策方面的知识。 大大小小的经历,不仅让我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一步步激发自己的潜能。 印象最深的就是考研高价保录班这篇稿子,当时为了写这篇报道,我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独自到各个考研机构进行暗访,前后共咨询了5家考研机构,实地参观了3家,还到某机构的集训营里住了3天。 整个过程不可谓不艰难,一边想着如何采访到更多的学生、老师,以尽可能地还原考研班状况;另一边还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随时随地拼“演技”。好在结果不错,不仅顺利完成了稿件,还受到了实习老师的表扬。 报道刊发的当天早上7点40分,我收到了当事人的感谢短信:“同学你好,我是那天送你去营地的刘老师,我看到你们的报道了,写的挺真诚实在的,谢谢你们没在报道中丑化我们。” 我猜想,大概是他看到自己的话被引用,想起我问过他很多问题,聊了一路,所以知道了我的来意。 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很有成就感,这也是实习带给我最大的快乐。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需要去找地方实习,怎么选?电视台、报纸、互联网、创业公司?具体去做什么工作?编导、记者、策划、运营?想必这些问题都曾在很多人脑海中闪过。 当然,有的人目标极其明确。例如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因为对日韩综艺特别感兴趣,研究生期间在微博上找到了她现任老板的一篇论文,然后顺利与对方取得联系,并进入到公司实习;实习期间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毕业后又留在了那里。现在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升任了部门经理。 但这样的情况毕竟比较少,大多数人在找自己的第一份实习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和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倒觉得,不妨去找你感兴趣的领域中知名的媒体和平台,让自己有机会去操作重大的选题、策划,在其中得到最充分的锻炼。 02 网易新闻客户端原创频道 2015年暑假,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份实习——去网易新闻做原创报道。 不同于纸媒的是,这里更加重视用户反馈,尤其对于以“跟贴”著称的网易新闻,一篇稿子能获得多少跟贴是衡量稿件质量的一个标准。 实习期间我负责的“热观察”栏目,是一档评论栏目,需要从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入手,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解读。整个过程中最锻炼人的当属定选题,要能捕捉到热点,并且找准切口,最后列出大纲给主编定夺。 在天津爆炸事故后,我们决定从媒体问责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天津港爆炸后几家媒体的报道,直播,来说明媒体的问责式追问促使新闻发布会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成稿过程中,我详细分析了十场发布会的信息,并运用图表的方式加以说明。这篇稿件在当时也获得了比较好的反响。 如今回忆起来,三个月的实习期不算长,但我过得十分充实。写一篇稿件花费的心思不亚于完成一篇小论文。 也是在那次之后,我发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东西越来越聚集,对之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