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引发的血案”后思考,AI技术能让招聘这事变得更好吗? 2017-08-12 12:28 来源:虎嗅网 视频 /谷歌 /技术 原标题:“Boss直聘引发的血案”后思考,AI技术能让招聘这事变得更好吗? 文/王向导(仟寻招聘创始人) 最近,Boss直聘因为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被媒体吵得沸沸扬扬,前者被指责在账号和职位发布环节上审核不严。那么,Boss直聘真的审核不严吗?作为同业的笔者早年间有尝试过他们的产品,很快就被封号了,所以其实他们还是审核的很严的:) 因为自己在招聘这个行业中创业,所以也特别关注各种新的模式。Boss直聘在起步的时候,通过大胆启用大胸美女,在望京吸引了好一波程序员,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冷启动,形式也是比较奇特新颖的,这点值得创业公司学习。 Boss直聘,顾名思义,产品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候选人可以和Boss单聊的,可是一般超过15个人的公司就会设有专职HR岗位,所以也许那一头和你聊天已经不是Boss而是HR。最有意思的是,大家就算在这类应用上认识了,还会马上希望去加对方的微信,随后这种招聘行为便转移到了微信上面。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本质上还是一个找工作的平台,变现模式也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形式上稍作了一些改变。不过,在这个野蛮生长的年代,Boss直聘比起传统招聘网站已经算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风。 那么另一个问题也就来了,在HR这个领域,单单模式上的创新就足以颠覆行业了嘛? 显然是不够的。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笔者认为,随着AI及相关新技术的高速发展,HR领域也必将是另一个受益于人工智能逐渐成熟的行业。 近来,我也看到不少HR公司有跟风之势开始大谈AI,试图通过这些新词汇给自己造噱头,就像当年谈什么HR大数据之类的,愿望是非常好的。 不过,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脚下的现实。目前招聘领域的技术新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分别试图解决三类问题: 第一种方向是对现有人才库的盘活,包括自动更新企业人才库,并基于新职位做库内最佳候选人的推荐。这试图解决的是人才库浪费,就是那些所谓把“人才鱼塘”重新激活的问题。 第二种方向是自动化人才甄选,包括自动化笔试、面试以及基于聊天机器人的甄选工具。这试图解决的是人才甄选的效率问题。 第三种方向是激活被动求职者,包括基于社交网络、UGC内容、ChatBot和匹配算法的综合应用。这试图解决的是影响并转化被动求职者的问题。 下面我们逐一看一看这三种方向所涉及的新技术和其应用的现状。 一、人才库盘活 人才库盘活是近年来的一个活跃话题。这个方向上的应用,其最终理想的场景是,当HR向外部发布职位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提示她,企业自有人才库里面已经有这n个候选人,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候选学历、技能和经验与JD要求高度匹配 2)候选人在最近于招聘网站更新过简历 如此一来这位HR可以直接从这n个整整齐齐排序的自有候选人中依次查看联络,atv,而不需要再依赖一般来说需要付费的外界渠道。对于职位和候选人数量庞大的大型雇主来说,这个理想场景,如果能够实现,那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不论是在硅谷还是国内,都有一些公司尝试这个方向上的产品研发。但是,如上文所述,这个理想场景需要基于两个前提: 1)基于JD和简历的文本匹配技术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甄选的水平(比如讲误杀的候选人数量是否比成功匹配的候选人数量多得多) 2)候选人的简历数据作为匹配的主要输入,是否能保持充分地更新度 第一点是说,基于文本 (简历和JD)的匹配技术 (主要基于是 自然语言处理NLP的算法)在充分的数据量 (简历和JD)和人工干预 (训练集)下,是否能使得系统 (机器学习过程)输出近似于人类选择的结果。这种结果的近似度,就是衡量所谓AI的效度。 那么这种近似度怎么衡量呢?一种简单的方式,就是针对同一个职位和对同一批简历,同时请系统和本公司的一个HR委员会进行筛选排序,然后对比两者的结果。 举例来说,假设总共1000份简历,HR和系统都选择了其中的50份,那么这50份里面有多少是重合的?这个重合度就是机器判断的效果的一个主要衡量。如果重合的有45个,那么就是极为有效,近似自然误差;但是如果重合的只有10个,甚至个别,那么这个系统就基本无效,因为他误杀的简历比他推荐的多得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