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背后真实的花加,全国有7大分仓和8000亩自营花田,月发货200万件 2017-08-10 20:50 来源: 电商 原标题:风波背后真实的花加,全国有7大分仓和8000亩自营花田,开奖,月发货200万件 鲜花电商 Flowerplus 花加(以下简称花加)刚刚经历完一轮品牌危机。 起因是这样的,花加在近日向用户发送短信称:「本周您收花的混合花束中含有马利筋这款花材,在处理它的枝叶时会有白色乳汁流出。请处理后及时清洗不要与皮肤接触,我们会安排快递上门回收此批次花材,未送达的将会拦截配送。」 截止至8月6日,回收工作全部处理完毕,8月7日凌晨,花加 CEO 王柯发布了名为《美好事业 从责任开始》的声明。 虽然官方已经将此事处理完毕,但「马利筋事件」却在自媒体平台上迅速发酵。部分文章冠以「鲜花电商涉嫌配送毒鲜花」这样的耸人听闻标题吸引眼球,一时间让鲜花电商,尤其是花加陷入很难堪的局面。 目前市面上的观点是,马利筋汁液过敏还是小概率,花加在召回鲜花的过程中一共有 3 人出现过敏情况。如果是冠以「毒鲜花」之名,背后的目的还是为了恶意吸引眼球。 同时,这件事也暴露出一个问题:许多人对于鲜花行业始终是一知半解。邦哥于近日采访了花加创始人王柯,从他介绍的商业模式中可以看到,马利筋事件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而真正的鲜花电商又有哪些超出用户想象的复杂之处。 采摘、仓储、配送 鲜花电商是一门重生意 接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王柯一共说了不下 5 次供应链。 他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鲜花电商现在表面上最大的痛点就是没法把品质做到 100% 的完美。在这背后,花加的鲜花从采摘到用户手上经历了32步处理,而真正的痛点就在于供应链。 王柯说,除了末端配送的车辆使用了第三方团队之外,现在花加所有的供应链都是自己团队搭建。 那鲜花电商供应链到底分为哪几个部分? 最前端来看,花加在云南拥有 8000 亩的自营花田,并且搭建了一支鲜花采购团队。一般在采摘鲜花的1小时内就要做好采后处理,不然会严重影响到鲜花质量。 从花加给出的声明来看,马利筋的问题就出在鲜切花的采购处理上。其实它是一种国内外非常常见的花卉花材,做好采后处理的话,完全可以用作观赏。 完成采摘后,这些鲜花都会被运送到花加的全国分仓。 王柯说,现在花加在全国有七大前置仓,总共 50000 平米,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程度、济南和云南。每个分仓能够覆盖周围 500 公里的区域。 也就是说,目前花加的配送城市为 100 多个,其中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还有少量三线城市。 最后跑出仓库后,就是需要冷链技术的末端配送。 花加用几十人的技术团队开发了一套物流系统来调配车辆、以及监测车内温度。 由于是每周预定的模式,所以花加的配送是有计划性的,这就能集中调配。现在一辆车差不多可以送三单。所以用王柯的话说,现在花加的末端配送是所有生鲜物流里价格最低的,一单成本 7 元,而市场上的平均成本是 15 元。 但不是说花加现在就能完美控制末端配送不出岔子了,单量大了之后,对于每个产品的控制力还是会减弱。而且鲜花是靠天吃饭的生意,像是最近动辄40度的极端高温天也对配送的要求更严苛了。 模式重、用户素质高 鲜花生意的想象力很大 花加最新的一轮亿元级别的融资是今年 7 月份公布的,昆仲资本,真格基金等参与。而让王柯印象深刻的则是2015年的两次融资。 那个时候是资本寒冬,他拿着项目去见了很多投资人,大多人表示生意太垂直,不感兴趣。但在一次次约见后,还是有人看好鲜花电商的趋势,因为这是消费升级的典型方向。 再加上鲜花是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口口相传之下,获客成本比较低,用户质量又高,想象空间依旧存在。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花加目前拥有 500 万微信公众号订阅粉丝,除了早期投过微信的广告,其余用户都是这两年稳定增长的。 之所以一开始只选择了微信,这是因为王柯的两个判断: 第一、如果能把微信流量导入到公众号上,那这些都算是自己的用户。淘宝、天猫和京东都无法做到。当然,现在花加的天猫旗舰店也开了,毕竟算作一个免费的大型流量渠道。 第二、鲜花是社交型产品,微信的传播效率更高。花加现在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是女性白领,很多人甚至会同时在办公室和家里订购产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