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出海的小蓝单车,最先体会到了出海之路的荆棘。还没正式开始投放运营,就收到旧金山市交通局发出的保护“公共路权”警告,当地议员随后更动议通过了一项随地乱停车将处罚2500美元的法案。 在当地政府施压下,小蓝单车还被要求办理许可执照,并不得不租了15个私人停车点。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源无疑在于,小蓝单车对当地国情了解不够,忽略了美国的交通法规和国内的截然不同——在交通法规完善的欧美发达国家,随处乱停(单车)的模式行不通。 也许是吸取小蓝单车旧金山遭遇的教训,明知海外扩张之路不好走却偏向虎山行的ofo和摩拜学乖了。虽然在硅谷、伦敦等城市早有筹备,他们却都同时把出海首站选在了公共交通状况、文化背景等与国内更相似,自身也在大力推广自行车的新加坡。 可ofo和摩拜都漏算了一点,新加坡是一个非常看重秩序的国家,在国内普遍的随意乱停、GPS定位等难题不解决,新加坡人绝难接受。容忍了三个月后,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终于对乱停的共享单车进行了收缴。其中,在国内市场因机械锁问题饱受诟病的ofo,更是重灾区。此外,市政交通系统完善、并无“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新加坡人,在当地气候炎热的环境下,对共享单车的兴趣也寥寥无几。两大巨头出海首站落地虽顺利,但境况各不相同。 随后,ofo与摩拜把目光转向了骑行氛围良好的英国,并吸取教训,各自做出了不少改进。在剑桥大学率先投放500辆单车的ofo,根据当地人体型高大的特征及英国夜间骑行必须开灯的要求,对小黄车做了改良,并加装了车灯。因为此前并未见过共享单车,英国部分市民甚至组团前来围观;摩拜则选择了骑行基础更为深厚的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当地市民反响也很积极,尤其是与摩拜的合影照一度还风靡了社交媒体。 摩拜登陆日本福冈 随后,ofo和摩拜单车海外竞逐之旅开始出现差异。ofo目光更多投向发展中国家,先后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泰国曼谷两地投放。发展中国家政策法规并不完善,因此ofo在此所受阻力并不大。摩拜则继续在发达国家耕耘,先后在日本福冈、札幌,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等旅游城市投放。在此过程中,摩拜形成了一套更实用的套路——搞定市长、政府站台。 以新加坡为例,摩拜在进入之前就与新加坡NPARKS和LTA等有关政府机构密切交流,确保自行车共享行动得以负责任地展开。面对新加坡严苛的监管要求,摩拜改进了新版车型,包括按LTA要求安装自行车反射器。这些先合规、再进场的方式,为摩拜在当地顺利落地和运营带来助力,也帮助其落地后能够较快地获得民众的信赖。 共享单车出海启示:“本土化”精细耕耘方是王道 综观共享单车平台在海外的遭遇,不难发现,对当地政策、风土人情是否了解,和政府关系是否友好,车辆和管理是否符合当地政策和法规,atv直播,是影响共享单车出海后能否顺利运营的关键因素。 从一些案例中,我们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是在交通政策法规完善、对秩序敏感、“最后一公里”需求并不突出的的发达国家,共享单车很难普及;二是在这些发达国家,由于骑行收费标准和运营成本压力反差较大,如何盈利也存在很多质疑;三是在政策、法规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共享单车处境虽无近忧,但未解决的GPS、智能化管理、乱停放堵塞交通等问题,仍然像颗定时炸弹一样高悬头顶。 不过,这些共享单车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模式的可复制性,很容易激发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同类创业企业展开竞争。比如摩拜、ofo同时进驻的新加坡市场,就遭遇了本地无桩共享单车品牌oBike的狙击。oBike作为当地新诞生的创业企业,合伙人中也有一位中国人,相信他对于摩拜、ofo的运作模式绝对不会陌生。 oBike oBike今年1月在当地开始投放单车后,也开始在资本的推动下疯狂扩张,先后于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地区先后落地,而且扩张的速度堪比“朱啸虎”风格。 最有趣的是,熟知亚洲市场需求的oBike,不仅在新加坡本地迎击中国企业,还在今年6月份主动出击泰国市场,喊出要在两个月内投放10万辆的口号。目前,oBike正积极与曼谷的相关政府部门主动沟通,提供以共享单车缓解当地交通拥堵的建议,同时打造了由当地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大力提倡本地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摩拜、ofo们在东南亚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反而是这个拥有中国创始人的oBike。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