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驰称,中国共享短租市场已经迎来爆发。小猪成立的前三年,从2012年到2015年初,小猪的房源拓展都非常依赖地面拓展,自然增长的量极少。2014年一个月只能增长几百套房源,而这是现在一天自然增长的数量。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下半年,更多的房源开始来自房东自主申请和发布,这一变化在2016年加剧。 今年小猪GMV超过1.5亿元人民币/月,预计全年增速300%,每天房东主动发布申请的房源达1000套,房源总量为20万套。“平台的业务在没有网络效应之前,是靠运营在吆喝;形成平台效应后,就开始有网络的力量。”他说。 观察C2C平台型共享项目的融资节奏,会发现其融资金额和融资密度都低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B2C项目。资本在其中的心态有巨大差异。 成立五年,小猪短租大约以一年一次融资的速度缓慢前进,甚至在成立第二年(2013年)一分钱都没有拿到。拐点在2015年下半年来临,C及C+轮除了数额增加外,还有一线基金入局。“资本是一个逐渐加温、加码的过程。”陈驰说。 事实上,网约车是C2C式共享发展的特例。资本大规模涌入打破原有的发展节奏,而这背后是巨头的野心——阿里、腾讯推移动支付。 网约车和以上项目有此不同命运的原因在于:第一,相对吃饭和住宿,网约车虽由C端供给,但整体还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标品,只要资金弹药充足,用补贴的方式可以快速拉动供给端和用户端;第二,场景高频,补贴可以迅速培养用户习惯,因为以上两点原因资本在网约车上可以发挥的效力大增;最后,坐进一辆陌生人车的信任成本远低于住进陌生人家,所以网约车市场的培育时间比共享短租短。 “这是撞到了一个世界级的机会。”网约车品牌易到创始人周航曾对《财经》记者评价。但这并非常态,陈驰说,网约车在整个创投里面可遇不可求,一般的领域创业者不要把它当作标杆。 “我一直认为Airbnb是被低估,Uber是被高估的。”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小猪短租投资人李潇告诉《财经》记者,网约车这样标准化的产品虽然起量快,但壁垒不高,用户切换成本低,Uber现在也还危机重重,而在国外共享短租领域Airbnb是唯一选择,因为后者壁垒更高。 他认为,供给端从无到有形成海量房源去匹配不同用户需求,这个网络效应可以形成巨大壁垒,不管之后谁再来做都需要花费同等的精力。同时,平台上有内容的沉淀和社群的运营——这又为平台加筑了一层防守。 同样是C2C共享的共享汽车平台START将社区文化搭建视为下半年的战略举措。START前身PP租车,CEO张丙军认为C2C共享经济天然带有社区文化属性,用户在平台上不仅能租借车,还能与爱车人士交流、分享,这是构建行业壁垒的有力途径。 对于C2C共享来说长跑心态是决胜关键。“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肌肉组织都不一样。”晨兴创投合伙人程宇对《财经》记者说,双边市场不能只解决供给端数量,关键是保证双边市场按照正向协同的速度发展,用有效的运营和技术促成有效匹配,让每一次交易的双方获得正反馈,从而实现未来双边市场的加速度。“做碎片化供给和碎片化需求的匹配,这是一个很慢的活,需要长期做一个传教士。” “急猛去砸钱,你是砸不出来这个市场的。”李潇说,在这个以体验为中心的市场,创业者更要有能力控制好资本注入的节奏。“如果以一个短跑的心态来做长跑的事情,那资金基本就完蛋了。” C2C式共享可以满足企业对轻资产、平台的幻想,但因为可供盘活的个人资源本身就有限,外加这类企业一般起步慢,需要长期有耐心地培育供给端,因此不易被资本推至风口。这使得在网约车挥舞起的资本浪潮平息过后,中国共享经济的创业风口开始向B2C转向。 共享2.0: 向细分市场溢出 “摩拜和ofo的快速增长将共享的全部热情点燃了。”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人高亚宁对《财经》记者说,这种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到很多领域,“大风口被抢得差不多了,高频刚需可能还有小风口”。当共享经济开始向细分市场溢出,供给侧流程大大简化,资本的力量发挥了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