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迪士尼乐园建成后,已经有两部迪士尼电影——《美女与野兽》和《加勒比海盗》选择在这里举办首映礼。“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以发挥乐园的平台优势,推出度假区乃至整个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全新产品。同时,首映礼也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带来更多游客。未来我们还会寻求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联动。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强化游客对迪士尼品牌故事的认知。”郭伟诚说。 国内乐园竞争 据罗伯特·艾格介绍,上海迪士尼乐园有望在2017财年实现盈亏平衡,目前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已经开始进行扩建工作,玩具总动员乐园将在明年开业,atv,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相比较而言,国内主题乐园整体的状况却不太乐观。在国内,主题乐园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数量超过3000家,但多数面临着亏损的困境。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70%的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 本土乐园与迪士尼具体差距在哪儿? 首先从硬件设施上看,上海迪士尼乐园投入55亿美元,这是一个令王健林咋舌的数字,但高投入令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体验感出色,这被罗伯特·艾格认为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竞争优势之一。 对于主题公园来说,硬件设施是吸引游客的第一要素。比如长隆度假区从野生动物园起家,其创始人苏志刚当年从国外引进了数量众多的长颈鹿、斑马、犀牛,还有两只白虎,这让长隆野生动物园吸引了大批游客。而目前国内的很多主题乐园,由于投入不足,制作相对而言粗糙,导致游乐设施体验感不够良好。 刘乾认为,有些主题乐园不愿意加大投入提高硬件设施,一个原因在于,在国内盛行的乐园+地产的模式下,主题乐园变成了一个附属,它的功能只是为偏远的郊区地带带去人流,从而提升周边地产的价值。 “目前国内主题乐园几乎都是这种模式。但是有些地产商本末倒置,先把房子盖起来了,但不认真经营乐园,最终乐园生意惨淡,房子也没有卖出去。”刘乾说。 上海迪士尼乐园内的旋转木马。 另一个差距在于,迪士尼乐园拥有丰富的故事。“迪士尼的吸引力在于它的IP影响力,而这增加了迪士尼乐园的二次消费收入,尤其是衍生品。”旅游商业观察联合创始人程拓分析。 相比之下,国内本土乐园缺乏强劲的IP几乎是业内人所共知,但这种情况为什么一直以来没有太大的改善?刘乾认为,这和国内制作动画片成本高昂有一定的关系。“这几年政府有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的补贴政策,但有些人拿了补贴但是做的东西很差。” 目前国内称得上有自有IP的是方特欢乐世界,它属于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这个公司同时还有动画电影业务,其出品的动画片《熊出没》在国内的票房和知名度较高,在方特欢乐世界中能看得到不少《熊出没》的元素。 国内其他乐园也不是不想尝试开发IP,如欢乐谷曾经推出“欢欢”“乐乐”作为乐园的吉祥物,但效果差强人意。 刘乾分析了这其中的原因:“方特的动画和乐园业务原先是两条业务各自发展,都投入了很多精力,而其他乐园,只是为了增加乐园游客量去开发IP,重视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但方特也面临着的问题是没有足够丰富的IP,仅仅依靠《熊出没》一部动画片,能够产生的吸引力难以持久。 迪士尼乐园建成前的航拍图,此时这座梦幻乐园已经初步成型。 缺少故事,游乐设施就变成了单纯的项目体验。相较于上海迪士尼每天能够将游客从早到晚留在园内,像万达乐园这种模式比较单一的乐园,游客的停留时间不会太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决定了游客在园内二次消费的时间,目前国内主题乐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门票收入占比过高,二次消费的收入太少。 游客愿意留在园内的时间也和服务有关。国内本土乐园的服务多数靠的是员工个人的素质,很少像迪士尼那样,对员工的服务有详尽的培训和要求,这导致游客与乐园工作人员的互动很少。 看上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确在一些方面比其他乐园出色,但并不代表其他乐园就没有机会。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业,对于长三角主题乐园来说,更多的是对市场的带动,而不是竞争。“迪士尼的开业,也会激发其他主题乐园提升品质,打造不一样的体验,进行差异化竞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