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战屡败”,这四个字没有什么意义;“屡败屡战”,这就是个励志故事。故事就是在普通事件上,赋加了特定的人生意义。我们爱看故事,因为我们需要别人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 为什么马云要把公司搞出金庸小说的感觉?为什么很多大公司过一段时间就要折腾出一个新目标来?为什么资本市场从不间断地创造新概念? 就是为了给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的人们,创造新的目标感。 一个目标感很强,而且能清晰、生动地向身边的人描绘出来的人,管理学上有一个称呼,叫“意义塑造师”,你可以把他们想像成《盗梦空间》里的“造梦师”。 马斯克坚持把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空气过滤系统”称为“生物武器防御模式”,他还想建立从太阳能电池板直接获得能量的超级充电站,目的是“在爆发丧尸危机后,可以依靠超级充电网络周游全国”。 马斯克用这种他自称是“傻里傻气的荒诞幽默”,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异乎常人的目标感,并告诉大家:“我跟他们不一样,我不是造汽车的,我会把你们带到未来”。 不过,“目标感”给你带来的影响力,并不一定正面的。 4、为什么你的“目标感”让人反感? 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场收银台结帐,队伍很长,好容易要轮到我了,偏偏前面的那位女士结完账后,如老僧入定一般,atv,开始精心梳理自己的物品: 仔细核对收据,把硬币放进零钱袋,把信用卡放回证件包,再将两个小包和收据塞进皮包,再检查一遍包,再检查一遍柜台……,完全不在乎身后还一列排队的人。 很明显,这是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人,她的心里只有自己想要做的事,她有强大的气场,好像天生就有这权力,让我敢怒不言敢。 但可以肯定,她在日常交往中很可能不太受欢迎,就像大部分目标感很强的人一样。 他们的目标感给了自己巨大的行动力,却让周围不想有目标的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的一位朋友在上司提升他作部门经理后,却提出了辞职,就因为总经理是个目标感很强的人,给人的压力太大,以前有部门经理作为缓冲,现在自己顶上了这个位置,这种心理压力让他好几天睡不好觉,干脆辞职算了。 “目标感”到底是吸引力,还是排斥力,取决于你身处什么状态的公司。 一个自我运转良好的组织,靠得是每一道流程的“目标管理”,而非每一个人的“目标感”。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人,时刻都能感受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冲突,不适合呆在这类公司。 相反,一家公司,竞争环境恶劣,业务不确定性强,员工们对第一项任务的理解总是有很大的差别,基于流程的“目标管理”往往跟不上形势。 这时,一个“目标感”很强的员工,通常很容易冲锋陷阵,成为大家的行动共同“目标”——反正没有人知道对错,先干了再说。 另一个让你的“目标感”引起别人反感的原因,是言行不一。 为什么跟着马云马化腾没日没夜的加班,就叫做追寻理想,而跟着某些老板加一点班就成了被剥削呢? 因为那些老板光想让员工背一点公司理念“改变世界”,直播,工作中全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种“目标感”就是一种骗术。 只有你的价值观很独特,并身体力行,别人才有可能忍受这种“目标感”带来的压力。 所以,乔布斯在挖百事可乐的斯卡利时,才有底气说那句很名的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 5、扎克伯格的目标感 扎克伯格在演讲中说,他创办Facebook的目标感,并不是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所以,当所有人都想买下这家公司时,他拒绝了。他说这是Facebook最艰难的时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当时的管理层几乎都走了,顾问们告诉他,如果他不同意,会后悔一辈子。 他也怀疑自己的决定:“我在想是不是我错了,一个22岁的小孩,都不知道世界是怎么运转的。” 正我们后来知道的,他还是拒绝了,因为他的目标是:连接更多的人。 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每周三篇原创,颠覆你对职业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