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有能力,但企业也难搞好”,朱江洪说,“一把手”的道德取向、行为标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做企业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企业实质上是修炼的过程,j2直播,修炼自己的品质、行为。通过修炼,提高员工对你的尊敬。领导人得到员工的尊敬很重要。” 朱江洪回忆称,格力电器创业初期,没钱、没设备、没厂房,怎么让员工跟着你干?以权谋私、背信弃义、听不进别人意见、给不同意见者穿小鞋,这样的领导方式肯定是要不得的,格力能发展壮大凭的都是员工的一股劲。遇到楼上、楼下的货物要搬运,作为总经理的朱江洪也一起扛,走得慢了,还被后面的员工催“走快一点”。 他认为最成功的企业家,要有思想、有品德、有能力、有智慧。这几项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品德的培养,其他欠缺可以慢慢培养。人的品德不好,则一切都落空。 那么,如何让接班人具备这些素质?国企怎么做好传承呢?朱江洪向第一财经记者说,“企业家要修行,看起来做事业,实际上是修行,按企业、员工、社会的要求来修行,不能说我的性格是从娘肚子里来的,你有责任心,就会想尽办法,你可以改变世界,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 格力还缺什么 “科技救企业”,是朱江洪一直强调的观点。他说,企业与人一样,几十年下来,风风雨雨,肯定有很多毛病。这种情况下,谁能救企业?科技。企业一定要重视科技,重视新产品开发,对科技投入是一本万利的事。格力花在科技上的投入,每年至少30亿元。 但格力初期也曾倚重销售,有的销售人员一年收入10多万元。“我把销售人员的收入调下来,如不调下来,科技人员都想跑去做销售。现在格力没有什么销售人员,因为我们在各地成立了销售公司,销售公司是由各地经销商投资的,我们只是派两个监察员巡看。” 回顾在格力的20多年,朱江洪说,自己有两个遗憾。一个是格力的国际化做得不够好,出口相当部分是贴牌,只赚一点加工费,品牌价值给别人赚,不过海外的销售渠道、市场推广、售后维修,需要大量投入,可能开始五年、十年没有回报;另一点是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培养得还不够,“培养一个大学生要四五年,培养一个工匠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行,所以从开始就要重视工匠的培养,使他们热爱这项工作,企业需要大量人员投入。” “我们很多企业‘重科技、轻制造’,做出来的产品,虽然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但有瑕疵、不够完美。什么是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匠心制造,专业专注,力求完美。我们现在的培训还跟不上,许多年轻人不想当蓝领,只想坐办公室。” 但是,没有工匠,很多事情都做不好。朱江洪举例说,飞机外壳都是人工敲打出来的,不是机器压铸的,因为机器压铸的返修率高。“我曾经问中航集团的人,为什么中国做不出飞机发动机?对方说,设计不难,难在做工。因为叶轮很薄,里面是空心的。所以,有工匠,才能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必须重视工匠培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朱江洪专注专业、科技创新的做法,也得到了同行的尊敬。在他的自传中,有一张朱江洪1995年在珠海格力电器工厂内接待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参观访问的照片,两人并肩而行,相谈甚欢。“我们做空调比海尔早,通过中国家电协会的介绍,张总过来格力交流”,朱江洪回忆道。 朱江洪还透露,90年代,他还曾在格力珠海总部接待过另一位“家电业枭雄”——长虹前任董事长倪润峰。长虹后来要做空调,也到格力“交流”。 近年,格力与美的两大空调巨头经常剑拔弩张。但是两大巨头的创始人,私下也有交流。朱江洪说,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有时会与他聊天,大家会探讨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竞争对手并不一定非得你死我活”,朱江洪认为,大家在竞争中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事实上,中国三大白色家电巨头,都已是千亿级的大企业。其中,朱江洪树立了“科技创新”的高峰;张瑞敏树立了“管理创新”的高峰;何享健则树立了“机制创新”的高峰。 做自己该做的事 相比两年前,朱江洪目前已辞去大部分的协会工作,只保留了“中国暖通品牌联盟委员会会长”一职。 朱江洪一生低调,外界提起格力,人人知道有董明珠,却并非人人都知朱江洪。有人质疑他这次出自传,又频繁发声,甚至被个别自媒体炒作为“与某人开撕”。 对此,朱江洪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应称,有的媒体断章取义,自己澄清过也不行,所以他的态度是置之不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