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他和合伙人梁伟杰每天到不同的停车场调研,跟车场管理人员聊天、拜访物业公司、与业主面对面沟通以此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冯志东与团队探讨出C2B2C的商业模式——车位共享,业主可通过App分享车位,车主可预约车位。第一个C端为提供车位共享的业主,第二个C端为需要停车服务的用户,而中间的B端则为车位的管理者物业公司。 随后,产品进入研发阶段。冯志东也没闲着,他开始带领市场团队开发停车资源。 此前的星汇园小区成了他首先选择攻克的目标,“业主很好解决,车位闲着也是闲着”。但绕不开的物业公司却成了摆在冯志东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业主与车主无法直接建立交易关系,所有的交易必须经过物业公司,但物业公司出于管理风险问题,迟迟不肯商定合作。 2个月时间,冯志东天天抱着一摞停车数据分析资料“骚扰”物业公司。最终在明确表示可以在将其收入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冯志东成功与物业公司、业主合作,签订了约70个车位。 第一炮打响,团队趁势先后与6个住宅区、3个商业写字楼达成合作,共签订了约400个停车位。 同时,团队开始对停车场进行改造,出入口处更换闸机、摄像头,出入口标注指引牌。“改造成本根据停车场的大小而异,约2万~8万元车主进出停车场只需扫描车牌号即可。” ◆团队改造后的停车场出入口图 而另一边,产品研发出了问题。为确保车位属实,团队研发的业主车位分享功能足足有10个步骤,分别要上传手机号码、车位租赁合同、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 冯志东第一个站出来否决了。“站在用户的角度上,atv,10 个步骤我会拒绝分享的,太麻烦了。” “必须缩短至3步。”撂下这句话的冯志东开始思考解决办法。最终确定的方案为用户只需填写所在小区名称、车位编号、手机号码即可分享车位,审核工作交由团队与物业公司确认。 2015年9月7日凌晨5点31分Airpparking共享停车App上线,冯志东作为第一个用户于当天早上8点29分完成了第一笔订单。他表示,系统采取的是先出场后付费的方式,即停车交易完成后用户再支付费用,停车费除停车时长外也会根据供求关系实时调整,如滴滴模式,高峰期会加价,平均客单价约25元。 ◆车主预约停车位页面 运营一段时间后,用户反馈有褒有贬。好的是App的确解决了不少车主停车难的问题,不好的是有业主表示经常会出现车主使用车位超时的现象。比如某人只预约了2个小时的车位,但2个小时后车主仍未将车开走,自己的车无位可停。 随后,冯志东与团队讨论后,新增了超时停车加倍收费功能,而这部分费用直接交由业主手中。 去年6月,Airparking共享停车完成天使轮融资,资金到手,冯志东开始全国布局。 新产品上线 冯志东又产生了一个想法。停车场景经常会发生在购物、就餐时,目前大多数商场或餐厅会根据用户消费金额赠送停车券。 他又一次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感慨:“太麻烦了。”他举例了以此自己用餐的经历,假设商场餐厅提供2小时免费停车券,用户要先去服务台兑换,再去停车场缴费处缴费补差价,整个过程下来大概需要35分钟。 如果可以与商户合作,推出电子停车券呢?用户只需扫描商户提供的二维码即可完成停车缴费功能。 用户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但简单的交易方式肯定不会被拒之门外。随后,冯志东带领团队研发基于商户端使用的系统,并于今年年初研发完毕。 使用方式上,商家从Airparking共享停车处购买停车券并支付费用,用户扫码后即可使用该车位,超出时长也可通过线上完成支付。 同时期,冯志东也推出了面向物业公司的停车场管理系统。 ◆Airparking共享停车位于城建大厦的办公室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