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这位用户所言——“公众号有一个特点,它不像新闻体那样告诉你事情的事实,而是告诉你态度,这种态度会带动你,影响你的心情。” 其实不仅仅是公众号,甚至社交媒体上的个人,都可以渲染屏幕情绪,从而传染到自身,这样的表达在访谈中多次被提及。毕竟,社交网络上表达态度与情绪的成本非常低廉,当社交圈子里充斥负面情绪时,自身的情绪也会受到牵连。 而信息对态度的影响也同样如此。正如我们开篇所言,我们很少关注没有态度的公众号,平铺直叙、性冷淡式的内容难以引发兴趣。 因为追随个性,所以我们的社交网络上充满了“态度”。 对一件事件,占据社交高地的意见领袖们持有或正面、或负面,或支持,或反对的不同态度,但越来越少有冷静的述说与客观真相的还原。 一篇暗网相关的文章,带来的不仅有关于暗网的知识,还有对未知的危险的恐惧;一段关于王者荣耀的剖析,带来的不仅有游戏行业的反思,还有网友针锋相对的观点。 当低水平的智力活动与态度鲜明的意见领袖不期而遇,我们的认知处于动荡的风雨飘摇之中,更加容易被意见领袖的观点所感染,情不自禁忧国忧民,思绪万千;更令人为难的是,有时候几个意见领袖态度不一,使我们更加难以判断。当我们启动中心路径时,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何者更加正确;但当我们只是启动边缘路径时,不同的观点碰撞带给我们的是情绪上剧烈起伏的快感,而不是真知灼见的交锋。 我们看过很多观点,但也只是“看过”而已。 当我们主动搜索信息时,我们对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非常明确,强烈的自我意志支配着自己,也支配着被掌控于手中的信息。但是当被动地等待信息来敲门时,我们不再有明确的诉求,取而代之的是被不可预知的信息吸引并被它“操纵”态度与情绪。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因思想独立而未成为自然的附庸,却在互联网的新世界里——等风来,草飘摇。 我和信息,究竟谁才是兔子啊。 赞赏作者~ ▼ 作者:姚佳鑫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