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些动物,虽然其毒素导致的死亡率很高,但是遇见它们的可能性却很小。前文提到的毒蛇、芋螺等,致死率都很高,但咱们普通人在生活中遇见这样的毒物,可能性实在很小(动物园除外)。而且,有毒动物在各地的分布也不同因此,单纯地用死亡率评判毒性,就像是在下赌注: 如果你把筹码押在一个数字上,你获胜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一旦获胜,奖励很高。 因此以死亡率作为判断标准也有局限性。那么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呢?这种方法大概对咱们普通人更有参考意义。以各个地区有毒动物造成死亡的绝对人数为标准的话,那些罕见的有毒动物,排名就靠后了,反而是常见但又不受到重视的动物在此“脱颖而出”:蚊子! 蚊子本身能在叮咬时释放毒素,这种毒素能增加伤口的血流量、减少免疫反应,甚至毒液蛋白能帮助疾病的传播。非洲每年约有30000到40000人因为毒蛇而失去生命,但有约400000人死于蚊媒传播的疟疾。何况疟疾仅仅只是众多蚊媒传播病之一。即使是在卫生条件较为先进的美国,每年因蚊子叮咬造成的死亡,也高于蜘蛛、蛇、蝎子、蜜蜂和黄蜂致死的总和。全球更是每年有750000到1000000人死于蚊子叮咬。 这么一比,显然蚊子的杀伤力更大。 一只雌性致乏库蚊,这类蚊子传播西尼罗河病毒 半数致死量、致死率、造成死亡的绝对人数,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学术上对一种动物毒素的评判和你自身中毒后的风险是有差异的。想要知道什么动物“最”毒,需要搞清楚你最想关注的是哪个层面上的“毒”。 矫情点说,毒性是无法比较的,对每一个中毒的人来说,他中的毒都是最致命的。如果你想避开那些有毒的动物,免受痛苦,驱虫剂是首选(笃笃笃,敲黑板!)。然后就是离那些不明生物远一点——万一你运气好,偏偏碰到一个剧毒物种呢?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其实猫才是真·“有毒”,比如:不吸猫浑身难受毒、看到猫智商下降毒……虽然不会死,但也没有治愈的那一天了。 信源:#.WW77_3qECFG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ID:Guokr42 ,开奖,j2直播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