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在推出360路由器时说:“我的新版路由器有两根天线,我还会出一个四根天线的路由器。几根天线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用户感知到(信号强),而且符合他的常识。” 这段话说了什么?周鸿祎明明知道“路由器的信号”与“天线数量”无关,但他却不断暗示用户,“路由器的信号好”和“四根天线”存在因果关系,因为这一点符合客户经验。 再回头想想之前的例子,为什么领导立刻就觉得有问题,而新人一定要反复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呢? 现实生活,我们遇到的都是非形式逻辑,不光靠推理,还要靠经验归纳,领导见识得多了,才能下意识就判断有问题。 日常工作中,逻辑的结论不要求像科学实验那么严密,但对于沟通的要求却非常高,首先要考虑这个逻辑,别人能不能理解。好的逻辑通常不一定是最科学的,但一定是最有针对性、最能打动人的。 05.最有针对性的逻辑和最能打动人的逻辑 电影《天下无贼》在审查时遇到了麻烦,不通过的理由是:怎么能把贼说得那么好,还让他做主角呢?会让人有模仿的念头。 冯小刚原本的逻辑是:因为我讲的是一个好贼,所以电影的主题是正义的。这个逻辑是不错,但不能解决电影审查的“社会影响”逻辑。 后来王朔给出了个点子:把结尾改成女贼怀了孩子,在庙里祈祷,孩子将来不再做贼。最后电影顺利过审。 王朔修改的逻辑是:就算是好贼,也不希望子女再做贼,所以消除了坏影响,也就绕开了电影审查的逻辑。 这就是一个针对性强的逻辑,放下自己的想法,想想对方的担心是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再想想自己有哪些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下面再举一个打动人的逻辑的例子: 武则天有一段时间想立自己武家的侄子武承嗣为太子,宰相李昭德当然要代表大臣们表示反对,但他的理由很聪明,既不是天理人伦等等大道理,也不是大家不服,天下不宁这些利弊分析,而是一个很简单的将心比心: “侄子日后当了天子,有把姑姑请进宗庙的可能性吗?” 李昭德的这个逻辑从道理上讲,未必很严谨,立太子是立太子,享宗庙是享宗庙,这是两件事,女人可以当皇帝,为什么就进不了宗庙。 但效果却立竿见影——“后乃止”,因为这个逻辑很符合武则天此时心态,她要开始考虑身后事了。 06.逻辑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逻辑性是个大话题,这篇文章只讲了思维的逻辑,但很多人思考时,思路流畅,沟通起来,却前言不搭后语,这就是逻辑能力的第二个层面:沟通的逻辑性。 还有时候,开奖,我们明明感觉不对,竟无言以对,还是被人以强大的逻辑说服了,事后发现果然上了当,这就是逻辑的第二个话题:逻辑陷阱。 此外,很多大公司出来的人,说起话来一套又一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弱爆了,这又是一个话题:逻辑本身的局限性,导致逻辑能力强的人,往往创新能力弱。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会把这三个话题继续讨论下去。 07.锻炼逻辑思维的7个习惯 这篇文章是讲思维逻辑的,但实际上我几乎没有涉及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因为我觉得,逻辑是很日常化的东西,所有人都应该从生活常识本身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就像麦肯锡方法中,“日常锻炼逻辑思维的7个习惯”: 把问题的前提考虑得更具体些 警惕大家一致的看法 擅于联想到其他事情 区分事实和想像 多问“苏格拉底式”的问题 小心那些抽象名词 还有最重要的第7点:让嘴永远动得比脑子慢一拍。当我们一心想着用最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时,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