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于几千万辆的共享单车投放总数,从来没有一届自行车展会能够如此受业界重视。7月8日在京举办的2017北京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吸引了数十家品牌商参展,5000名专业观众莅临了现场,上百家知名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领域品牌商设立展位。车展上各款新车型的推出与新科技的亮相,似乎预示着整个行业的未来。而与之同期同地举行的2017北京国际共享· 智能出行大会上,也从智能出行、物联网应用、技术创新等多角度阐述了共享单车的发展方向。 似乎未来“智能”将是共享单车的全部。 “智能化”不过是“轮子”而已,“车身”架构才是重点 OFO联合创始人戴威、摩拜科技副总裁邢林、优拜单车CTO廖建良、智享单车CEO曹康、享骑单车CEO施银峰、西游电单CEO卞勇、北斗智行创始人李宏波以及宝驾出行总经理刘晓攀等业界领军人物,在各自的发言中多次提到了数据、智能等词汇,出席此次大会的大佬们已经将“智能化”这一顶帽子牢牢地戴在了共享单车的头上。 诚然,智能化从共享单车诞生之初,就已经证明了它的作用。基于骑行数据分析得出的投放策略与车辆调度满足用户需求;基于智能锁的红包车运营手段,对抗潮汐效应,j2直播,乃至于在未来通过引入虚拟停车桩等技术,解决停车乱象等,“智能化”的确已经占领了共享单车的方方面面。 但这不过是单车对智能的第一层解读而已,将视角放大,基于智能的场景之争才是共享单车最核心的未来。 当“城市3公里出行”这一初始场景被数千万辆共享单车填满后,谋求发展的企业不得不开拓其他场景,从单一场景下的“产品提供商”,转变为多元化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商”,而这本身也是用户所期待的。就如同20年前的个人电脑终端市场,IBM从简单的PC生产者,发展成为整体办公&娱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共享单车企业同样也会如此。 一辆共享单车需要轮胎去带动车身,而共享单车的未来需要“智能化”成为两个实心的“轮胎”,去带动“场景化”这一车身驶向前方。 场景之争与停滞的摩拜、ofo 场景化的本质是对智能的第二层解读,即如何使用智能,给用户、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所在。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摩拜、小黄车两大巨头,已经在场景开拓上进行了初步的试探,无论是红包车对于城市场景提升单车使用率的帮助,还是小黄车借助小黄人流行IP开拓娱乐化场景,都取得了巨大成效,也给用户带来了便利和福利。当然,这些举措也让运营方在营销层面赚足了眼球。 但是场景之争难道仅限于巨头引领的这些举措吗?并不尽然。对于行业头部品牌而言,体量大有大的好处,但也存在产品迭代阻力大、管理决策流程长等弊端。所以,想要让共享单车以多面形象出现在用户的日常需求中,势必需要两巨头之外的其它运营方来进行探索和实践。有想法的品牌已经在展会上揭开了未来布局的一角。 在共享单车第二梯队里的明星项目优拜单车,在此次车展上,勾勒出了共享单车场景化使用的巨大空间。深挖单车场景的优拜,对用户多样化骑行进行丰富联想和延展,将看似单一的共享骑行市场扩充为内涵丰富的智慧骑行生活圈。本次车展上,优拜展示了复古气息浓厚的红木车、高碳刚车架,强力避震的公路车以及能适应雪地条件的雪地车,每辆车在拥有酷炫造型的同时均融入了高科技动感元素,让所有人关于共享单车性能和骑行用途的固有认识瞬间被扭转。 相比于第二梯队的大步走,摩拜、ofo在现场并没有给业界带来大多新东西与新概念,除了带来材料更迭后的新车型外,就是那已经被看透了的老三样:数据驱动、国际化路线与运营。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双方互相竞争给予对方的压力,这让他们无法轻易向前尝试创新,仅有的智能升级无非是深耕城市出行以保持业内领先,或是与IP合作开拓娱乐场景的营销功能。事实上,处在高处的他们都已经陷入到了输不起的局面。此次大会上所展现出的东西,不过是保持了行业巨头应有的水准。 但只会小步跑的领先者,atv,终将落后。 智能单车的场景运营正在连接中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