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制作为“知识动画短视频”的创作成本最高,既要主创者彻底充分消化内容并以简短的口语表述,还需创作者熟练掌握动画、动漫、电影剪辑等技巧,让95后、00后爱上脑洞内容,atv,还得牢牢抓住他们的兴奋点,j2直播,挑战相当大。 但不是没有人做。得到专栏大咖万维钢老师、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就向其付费粉丝推荐过《薛定饿了么》根据他们讲课内容二次创作的“短视频”。 《薛定饿了么》以二次元鬼畜风格为《致命的分身》,脑洞大开的演绎了万维钢的《量子力学的“人性”》;笔者在朋友圈也看到有95后分享B站上关于《逆转商人》被起诉反败为胜的短视频来诠释科斯定理,生动且准确。
(得到App硬核知识被《薛定饿了么》短视频解读案例) 也就说,《薛定饿了么》充当得到App老师与B站之间的代际翻译工作,让年轻一代可以通过“兴趣”接触到他们原本排斥的枯燥知识。笔者在B站观看了《薛定饿了么》全部短视频作品,发现除了转述大咖现成的内容,他们还涉及物理学、数学、经济学、法哲学、博弈论、化学等艰深领域的视频。 这些“非流量驱动内容”在B站活跃度非常高,14多万粉丝让每条视频平均播放量达20万,每条视频弹幕在千条左右,投币打赏量也很惊人,这让那些觉得95后、00后肤浅的人立刻刷新三观。
(B站上的知识动画节目活跃度考察) 从B站“原创科普节目”中,老牌科普栏目《飞碟说》绝对数据量大,而从平均每个视频的相对活跃度来看,《薛定饿了么》有望成为新生代中的现象级知识型UP主(视频上传贡献方)。 烧脑内容需要团队消化很多专业书籍和资料,精品创作任务重,但必定导致生产频次较低:《薛定饿了么》发布至今9个月仅推出20个视频,粉丝主要聚集在B站和公众号——与传统“高频次,追热点,全网分发,追求流量”的短视频模式完全不同,按传统“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肯定行不通,但拥有越来越多年轻一代高知识型的受众,就看他们如何将“强粉丝的粘性”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7月初,A站、B站的日剧、韩剧等因版权问题被“团灭”,但很多原创和非原创(大多是从国外youtube转载搭配字幕)知识科普up主的内容并未受冲击,也算是给那些热爱学习和思考的年轻人些许慰籍! 三、95后即将成为主流,内容创业圈内“旧毛病”和“新现象” 中国目前有2亿95后,00后在2020年也会快速成为主流网民,年轻人的亚文化很快会成为互联网的主流,但内容创业和知识付费圈似乎并未做好充足的迎接准备,存在一些明显的痛点问题: 人们付费内容太多看不过来,缺乏求知的饥渴感,知识厌食症的副作用是为消除焦虑而付费,反而陷入到更大的焦虑。 以付费作为唯一的门槛实际上是“伪筛选”,以小密圈为例,即使增加了付费门槛,用户活跃度并没有想象之中高,还把无付费习惯的真粉丝拒之门外。 付费用户流失率大,如何源源不断获取新生代用户成为难点,95后、00后口味刁钻,而ACG内容的创作门槛很高。 可喜的是,最近新推出的一些好内容不做付费订阅,如《冬吴相对论》自6月初复播改名为更年轻化的《冬吴同学会》,目前14期节目在喜马拉雅累计收听量达1449.1万,而笔者在打赏中总榜中发现,超1000元打赏费的粉丝有50人,打赏超1万元以上有9人,最高打赏者费用12.7万元,平均每期百万级的播放量,后期引入贴片广告或前段播音广告,盈利模式依然相当可观。
(喜马拉雅上《东吴同学会》播放量及打赏,1喜点为1元钱) 短视频是目前移动端泛娱乐化内容最好载体之一,而电影、电视剧、新闻、段子手搞怪等草根流量内容逐渐无法满足人们追求脑洞、智力上的乐趣了,默片短视频《办公室小野》、武汉地方网红《NG家的猫》等在微博爆红,秒拍取代一直播成为微博的新王牌,而定位给新生代讲烧脑硬核知识的《薛定饿了么》在微博上的爆款关于化学的短视频《118种元素的118种死法》经微博各种转发后,总播放量竟达4000多万。
(秒拍中的办公室小野、NG家的猫、薛定饿了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