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直播,信号很不稳定,打一个电话就能断三次,但也无法阻止这群年轻人购买手机的热情”,郝严发现,他们主要买手机主要是为了上“Facebook”,另一个需求就是“自拍”。 马尼拉被称为自拍之都,人们随时随刻要自拍,郝严称,这群热爱自拍的人们,同样非常乐观,联合国相关机构曾做过一项调研,发现菲律宾人对未来12月工作持乐观态度的,占74%,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48%。 “这群对于未来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充满了消费欲望,国家GDP的75%,是靠家庭消费带动的”,郝严称。 如此来看,东南亚人口众多,消费需求旺盛,信贷刚刚觉醒,又符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只欠东风了。 03 征途风云 中国金融扬帆出海,开始了东南亚的征途。 看起来风平浪静的蓝海市场,却有未知的风浪和暗礁。
尽管东南亚的人口有6亿多,但这6亿人口却被划分为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 11个国家,风俗习惯、政治监管、发展阶段都千差万别。 高震东考察后发现,这11个国家并非都是上佳之选。 “比如老挝、柬埔寨,都不在我们第一站的选择范围,因为他们和中国差距太大,相差10年到20年,人员教育、基础设计、金融体系都略落后,没达到开发阶段”,高震东称。 而捷信在东南亚,暂时只进入了3个国家:越南、菲律宾和印尼。 “挑选的一个要点,就是人口基数,这直接决定了市场潜力”,郝严称,这3个国家的人口基数,都在1亿到2亿左右。 “捷信进入任何国家,都需要搭建基础设施、风控、人员,成本不低,市场有一定厚度,才可形成规模效应”,郝严称。 选择了市场之后,就会面临到第二道门槛——监管政策。 捷信的策略是,每进入一个新国家,搭建的初步团队中,一定会设置相关部门,为的就是迅速熟悉当地的规则和制度。 “实际上,放眼全球,中国是金融监管最松的一个国家”,某消费金融公司的CEO称。 “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监管,确实达到发达国家标准”,郝严举例称,比如在菲律宾,成立公司必须有一个本土合作伙伴,占一定的股份,才能展业。 而菲律宾的金融监管机构,是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奖,和美国的SEC职能类似。“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他们一般不会太多干涉,但一旦触犯了规定,处罚会非常严厉”,郝严称。 相对来说,语言和团队,在东南亚倒不是太大阻碍。 在东南亚,英语的普及性很高,基本交流并不困难。 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操作方式是,除核心人员外,都是找当地人自建团队。 “第一是为了更好的展业,缓解一些当地企业和民众对中国的敌意,另一方面,是当地人更熟悉当地的规则”,高震东称,而当地的华人也不少,组建一支高效的团队并不难。 然而,最大的阻力,来自东南亚市场对于中国金融的警惕。 “东南亚的人们,对于你来旅行,很热情,但一旦涉及到生意和投资,他们的警惕心马上起来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负责人宋斌华发现,不仅仅是当地人有所戒备,政府也颇为警惕。 宋斌华考察的第一站是越南,当地从事金融行业,需要央行牌照,他和相关部门接触后,却发现推进事情很难。 “政府不会在政策中明文规定,不能给中国资本和企业牌照,但一旦知道你的身份,就会设置各种阻碍,让你无法推进”,宋斌华称,被迫之下,他只能“曲线救国”。 他去美国注册了一家公司,再用美国公司的身份进入越南,找了一个当地人去和政府谈,牌照的推进,果然顺利了很多。 宋斌华发现,很多中国资本或企业,都在采取“换马甲”的方式,进入当地。 高震东也有同样的遭遇,他也一直在寻找背后的原因。 东南亚大多是热带国家,人们喜欢过午后,就懒洋洋地睡上一觉,生活悠闲。 因为他们的性格较平和,也决定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并不凶猛——每个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吃饱就好,并不太具有攻击性。 “但任何行业,一旦中国企业进入,这种平衡就立马被打破”,高震东称,中国企业崇尚狼性文化,为了一统天下,不择手段。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