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重要的“人车交互装置”是图中的绿色标志。如果你在乘车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者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需要及时处理,可以点击这个绿色电话图标下方的蓝色按钮,就会有Navya远程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你在24小时任意时间段进行解答。
当然,如果车内发生意外状况导致你连“求救”的时间也没有,巴士车门左边的红色“emergency”设备可以允许你“撬开”车门直接跳下去(下图)……
好吧,从上车后的操作来看,完全是“自助餐”形式的,开奖,算是名副其实的“无人操作巴士”了。但是,乘车体验却让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这是一段笔直的宽敞道路,在去程的道路上没有任何障碍物,因此其拐弯时的表现及避障效果都无从得知; 虽然Navya工作人员表示这辆车的行驶速度平均为25千米/小时,但从我们的体验来看,绝对没有达到这个时速,不过目测是人可跟随巴士一路小跑没有问题。 有意思的事情在回程发生了:一位大会的参观者恰巧经过这里,想横穿马路,基本在距离巴士2米左右时,巴士没有任何缓冲地紧急刹车,在车内站着的一位试乘者一个趔趄把手机摔倒了地上(不过汽车在检测到行人后,便开始自动鸣喇叭,这一点很不错)。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虽然巴士很好得避开了行人,但应对效果,乘车舒适度以及人车距离的调控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与无人车相同,无人巴士的终极目标必然是畅通无阻地行驶在所有街道上,而人与车之间的距离调控是无人巴士普及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此外,从续航来看,最高可11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理论效果(Navya运营官给的数字)还算理想,但具体实操效果如何我们却无从得知。 而Easymile的测试过程则颇为有趣,因为我们以身试险,为测试无人巴士的自驾与避障效果,甘愿做了一次“人肉障”。 这辆巴士是Easymile为运营商transdev定做的,整个巴士的内部结构与刚才我们谈到的Navyta大同小异,甚至比Navya的设置更简单,没有可以选择站点的数字屏幕,所有程序都是预设好的。这种应该是专门为工厂园区或公园提供的只走预设路线,每站都停靠的简易版无人巴士。 而它的速度更是慢的离奇,基本每秒行驶不到1米,我在车旁可以大步流星与这辆巴士保持同行。 Easymile行驶的区域地面不甚平整,是粗制沙地,另外这片区域有3个拐弯点。而我们坐在车上的测试结果非常顺利,没有感到一点不适(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龟速)。
而在车外,由于区域内较为封闭,不会有行人路过,我就自己亲自测试了它传感器的监测效果(当然,还是因为它速度慢,应该不会伤到人……),共分为三次: 第一次为提前站在马路中央,看由远而近行驶来的无人巴士的反应速度。最终它在距离不到1米时缓慢停下(有缓冲),检测成功; 第二次是在巴士还距我2米左右时,我冲到了它的前方,它的“反应”仍然是缓慢停下,检测成功; 第三次为我匀速由远而近贴近正在行驶中的巴士的车门,在距离半米左右时巴士缓慢停下,检测成功。 好吧,虽然三次均成功,但这辆无人驾驶巴士的最大槽点仍然为它的车速……既然跟我的步速相差不多,我干嘛要坐无人公交车?看来它只能用来封闭园区的观光休憩…… 的确,据Easymile的工作人员向36氪透露,目前收到最多的订单类型并不是公交运营商,而是很多私人园区及公共娱乐场所。不过他们的目标是与各国及各地的公交运营商进行合作,例如在一些郊区为住户提供接送服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