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思考的越多,在需求分析漏斗中的损耗就越大,因为他会在各个环节中对原始需求做更多的“预处理” ,这个过程是不自觉且不可逆的。在需求沟通过程中,应该尽量引导用户去袒露内心单纯而原始的想法,避免方案细节的讨论,否则容易把自己和用户都给带跑偏。 让自己stay hungry 我们无法知晓用户在需求认知、表述过程中带来的偏差到底有多大,但我们应当对用户需求的本源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在充分理解人性的前提下,通过挖掘需求背景去探索和解读用户的内心世界,尽可能接近需求的本源。同时,hungry也是一种保持空灵的心态,抛开个人角色带来的干扰,带着一份同理心去探究真实的需求本源。 3. 伪需求那些事儿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伪需求这个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中,例如前面那副漫画,j2直播,就被认为是“伪需求害死人”的经典案例。从开发人员到PM再到老板,谈伪需求变色,避之不及。到底什么是伪需求?不妨看看这个故事: 老板提出一个需求:想要把梳子卖给庙里的和尚,找来三个人: 甲:苦口婆心的用了全身力气,结果被赶出了庙门。 乙:对和尚说,您看那烧香的人们来到山庙头发都被风吹乱了,用梳子给他们梳梳头,是对佛祖是种尊敬。 丙:对和尚说,您可以把梳子作为捐香火的佛礼,那么他们一定会感激庙宇,虽然梳子有成本,但香火一定更旺。 先不要吐槽这个故事已经老掉牙,就说说“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是不是一个伪需求?同样是【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需求,为什么应对方案大相径庭? 我们来复盘一下三个人的需求分析历程: 甲:分什么析,卖就卖,一个字就是干。 【我们不生产需求,我们只是需求的搬运工】 乙:为什么要卖给和尚?和尚为什么要买? 【考虑了老板的需求,也考虑了和尚的需求】 丙:为什么要卖给和尚?和尚为什么要买?香客为什么会买? 【不仅考虑了老板、和尚、香客的需求,并且对需求有更深的理解】 其实从故事提供的信息我们也无法分得出【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完整分析结论,这背后可能有一万种可能,每一种都会有不同的分析结论。这正是需求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仅凭第一印象就得出结论【让和尚买梳子并且给自己梳头】是一个伪需求,实在是谬之大已。 应对tips: 需求从来没有对错真伪之分 每一个伪需求背后,都是一个没被满足的痛点(准确的说是没被发现)。当你质疑一个需求是伪需求的时候,通常是这3种情况之一: 用户没说明白 你没听明白 这不是一个需求,而是一个解决方案,并且方案不靠谱 总结: 需求分析是基于用户沟通、背景认知、人性理解,层层还原一个需求本源的过程。我们对一个需求的还原程度越高越准,越有机会在后续产品设计给出合理的方案。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从心理学来看,人的所有需求本源都来自吃和性这两种原始欲望,客户只是要加个按钮,难道给他上份牛排配个充气娃娃吗?! ——没错,但这只能说产品设计很烂。可我们这不是在聊需求分析吗?产品设计的事,且听下回分解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