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喜欢综合性的人才,我们要找的是与众不同的人,他要在一个领域内非常拔尖。AI这个事情,远不止跟计算机科学有关就足够了,我们在研发AI的过程中,看到了其他学科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也因此想做出真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学术氛围浓厚,从学校直接搬资源,多样化的学科联动促进研发。 如果说Olly在CES上获得的四项创新大奖是让Emotech声名鹊起的开始,那么以上三个“标签”则是Emotech吸引各路公司,甚至行业巨头来“谈合作”“讨技术”的重要筹码。 截止目前,据庄宏斌透露,除了顶级玩具厂商,一些汽车厂商与软件公司也闻风而动,无一例外,他们看中的是Emotech的技术资源: “我们每天都收到很多想谈合作的邮件,atv直播,当然,我们肯定会有技术方面的合作,特别是汽车软件行业,对我们神经网络技术的需求很迫切,但Olly仍然是我们近期想实现技术落地的唯一产品。”
实际上,36氪在与英国及法国科技创业公司的接触中,也感受到了他们在学术资源及底层算法方面确立的独有优势,而这与庄宏斌谈到的创业环境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谈到‘落地’,大概哪里都比不上美国与中国的速度,中国与美国比较类似的一点是做事比较快,如果一个趋势或者风口一出现,资源就会迅速聚集,一批创业公司就会出现。但如果说到研究,我觉得英国是一个鲜少能让人沉下心来做研究的地方。 其实,英国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比较难看到大公司,因为他们的底子更偏人文,譬如伦敦是以特色文化及金融闻名世界的。但人工智能是一个特例,因为它不是你念个大学,有钱就能去做的。 那些一直在默默做研究的高校,其实积累了很多的资源。你看Deepmind就是从UCL等学校出来的,特别是在脑神经科学、统计学、数学方面,形成了相互联动,因此整体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优势,所以才成长为顶级的人工智能研发组织。 各家有各家的优势,但遇到的问题却是普遍的技术是有了,我们来谈谈数据的问题。 建立独有的算法模型,当然需要大量的数据供给。针对数据来源问题,庄宏斌非常坦诚,除了用公开视频网站的资源及无版权纠纷的网络图片进行训练外,Olly目前其实已经在许多用户的家中进行了长期测试。换言之,这些数据的质量更高,可以让Olly进入更精准的调试过程。 “当然,我们肯定会对那些公开数据进行筛选与调整,不过就像人与人要相处一段时间才能熟悉起来一样,每一个出厂的Olly只有在跟自己主人的接触过程中,才能变得更加智能。” 但Emotech遇到的问题之一同样来自于数据,而这个问题并不是Emotech一家的问题——怎样在训练模型的过程中不触犯用户的隐私。 “其实大家都会遇到,但你知道欧洲在保护隐私方面非常严格,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训练,然后再传回来,必须要对一些数据进行筛选与分类。不过这样的好处便是,用户绝对不必担心他们的个人信息遭到泄漏。” 而另一个问题则是目前机器人市场不得不面对的最大瓶颈——成本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硬件与软件配置之间的平衡。 庄宏斌把这个问题归为一个“工程性问题”。一方面,硬件的成本过高,不仅会涉及到回报率,年轻白领用户是否能承受也是个问题;而另一方面,硬件成本一压低,在性能上以及算力方面就要做出牺牲。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的目标受众很明确,是年轻的喜欢科技的白领人群,因此Olly的定价需要考虑他们的收入水平与承受范围。但是,我们在考虑怎样让Olly做一个远场的脸部识别时,也要考虑硬件配置。的确,我们的产品可以有很强大的运算能力,但在配置上面又要控制住。” 或许也正是综合了对这些问题的考虑,Emotech基本瞄准了中国这个庞大的硬件市场,也在深圳找到了可以合作的硬件厂商,在Olly未发售前,就正式加入了争夺中国智能助手市场这块蛋糕的大军。虽然其投资人之一刘炯曾表示,Emotech的对标产品是像Echo及Google Home这样的大厂牌产品,但我们仍然需要对这类智能产品抱有谨慎及综合考量的态度。 无论如何,唯一能够检验Emotech与其智能产品的终究是用户体验与市场。而庄宏斌虽然没有透露Olly的成本与具体测试信息,但我们还是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提示: “肯定不会比iPhone8贵,但比iPhone智能多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