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模已经超过17.8万亿,未来这一体量仍旧会保持高位增长。但长期以来金融血液始终难以输送到广袤的农村,农村金融还是处于刚开辟的状态,而金融产业在各大城市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到农村去抢占市场成为不少互联网公司的新动向。 此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营造了政策支持的氛围。2017年的一号文件又用近千字的篇幅对农村金融创新进行了论述,提出既支持金融创新又要打击非法集资。在有国家政策力挺的趋势下,农村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发展。 据悉,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数量的稳步提升,农村互联网金融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在中国有两千多个县,据央行统计2016年底我们涉农贷款的金额是14.6万亿,相比上年增长24.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 这几年,虽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解决了部分农村金融问题,但是在农户贷款、理财等方面,依然有很多的缺失,给了P2P平台发展的机会。 相关数据显示,开奖,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涉农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占贷款总比重的28.1%,同比增长13%,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同比增长19%。农村的金融市场仍具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6年12月底,含农村金融业务的P2P网贷平台数量有300多家,其中专注于农村金融业务领域的P2P网贷平台有29家。 由此看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金融正在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最大风口。与此同时,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服务的深入渗透,涉农P2P平台将逐渐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涉农P2P平台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农村互联网金融火热的时候,前方传来噩耗。报告统计显示,以农村金融为重要业务或撮合涉农贷款金额在千万人民币以上的P2P网贷平台,至少有114家,其中64家仍在正常运营,50家已倒闭停业或转型。而造成半数涉农P2P平台倒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居民征信缺失,风控难以实现标准化 在农村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当下,农村居民征信缺失和互金平台的风控问题一直是其中的痛点。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信息分散以及征信机构的力量薄弱,农村仍然属于个人征信盲区。 一方面,在居民征信的数据收集方面,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征信标准,但是这些机构的征信信息都有数据来源的局限性。虽然现在人人都用智能手机,但是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只是使用手机的原始功能,不常上网甚至不会上网。 另一方面,信息共享可以降低数据的获取成本,这对于风控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农村地域的分散性和数据的缺乏,农村居民的征信系统很难建立,随之产生的就是企业和平台风控难度增大。多方面因素导致征信和风控成为了行业发展难点,如何在农村通过技术手段辅助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各家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
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居高不下且效率低下 在服务成本方面,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性贷款需求上,农村生产项目主要包括种植、养殖、畜牧几种。这些种养殖、畜牧项目不仅周期较长、收益较低,还容易受自然因素影响,一旦碰上天灾人祸,这类型的涉农贷款就会出现逾期、坏账等事。因此,农村市场中涉农金融项目服务成本较高。 除此之外,农村互联网金融操作不当会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损失,从而造成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金融机构员工因不熟悉金融操作系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另一类是农户由于自身的操作失误,带来的资金或者信息的损失。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方面的投入方面可谓是下了血本,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在金融服务效率方面,目前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初期社会的监管力度不足,为了获取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的利润,互联网金融机构遍地开花。过快的发展导致服务人员缺乏,内部人员匆忙上岗,各个平台未能对员工进行严格业务知识培训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就从根本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多数农村偏僻落后,金融环境不成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