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智能电视领域显得颇为热闹,国内各大智能电视品牌厂商新品扎堆。厂商纷纷将轻薄化和人工智能作为当下智能电视的主打方向,欲以此在挑战国内国际巨头的同时,抢占消费者客厅,提前占位智能家居。但观察这些新品的主打特色,却不难发现隐藏其中的尴尬——智能电视市场在硬件、价格上已经呈现出了高度同质化,品牌想要破局,需要将关注点聚焦内容。 智能电视领域呈现出硬件高度同质化 纵观近几个月各大智能电视厂商发布的新品,我们能够明显看出的一点尴尬现实是:智能电视领域正呈现出硬件高度同质化。 对于同样没有掌握自主产业链的智能电视行业而言,其在核心元器件供应链选择上,也遭遇着与当下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一样的尴尬——智能电视行业的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同样处于高度集中化状态。这样的尴尬现实,使得智能电视新品在硬件性能上,已经很难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诸如我们时常能够看到的被厂商们拉出来背书的智能电视的屏幕供应商是三星、LG、索尼、夏普;再如当下智能电视的内置处理器,则多为MStar、Amlogic两大供应商的芯片。诸如在微鲸电视最薄A系列55英寸产品、小米4A55英寸产品、乐视超4 XX5M产品上所使用的均为MStar 6A938处理器。 屏幕、处理器高度同质化的当下,我们也看到了诸多智能电视厂商的突围尝试,诸如将智能电视进行轻薄化改造,欲以轻薄化设计俘获消费者的芳心。我们看到,诸如微鲸在今年一月份推出了一款只有4.9mm的超薄电视;而小米在日前也同样推出了一款厚度为4.9mm的智能电视。这倒也使得智能电视的厚度竞争也变得同质化起来。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虽然轻薄化能够带来视觉冲击力,也的确是竞争要素之一,但本就对移动便携性基本没有要求的客厅电视产品而言,产品厚度的毫厘之差,是着实难以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那么问题随着而来:在人工智能尚未发生裂变的当下,要在硬件高度同质化的智能电视市场突围而出,究竟要靠什么? 回顾智能电视竞争发展,发现智能电视市场依旧是内容为王 虽然面临硬件同质化的尴尬现实,但摆在智能电视厂商面前的难题却依旧需要解决,毕竟市场总要向前发展。而若回顾智能电视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得到的一个事实却是:内容将始终是智能电视竞争的核心所在。内容不仅是硬件同质化困境的破局者,也是培育用户黏性的关键要素。 之所以能够得出这一结论,则是源于过去几年互联网电视厂商之间所出现的两大竞争标志性事件。 这两大标志性事件,一是小米互联网电视的硬件性价比组合在与乐视超级电视的性价比和内容组合竞争中败北;二是小米在斥资十亿美元构建内容聚合生态初见成效后,与乐视超级生态进行内容丰富性撕逼引发全行业对内容生态探讨连锁效应;而随后花千骨、太子妃、芈月传等现象级电视剧,形成内容反哺硬件智能终端及周边产品,助推销量提升。 由此可见,对于智能电视而言,在硬件高度同质化的当下,智能电视市场依旧是内容为王。 丰富内容成为厂商刚需,开放+自制的内容建设模式成为厂商内容建设趋势 正因为内容对于电视的极端重要性,我们看到,各大厂商对于内容建设是不遗余力。但在内容建设中,所采用的模式却是各有不同。总结下来,我们能够发现三种颇具代表性的内容建设模式:一是以小米为代表的开放式平台内容建设模式;二是以乐视为代表的自制内容模式、三是以微鲸为代表的鸡尾酒内容建设模式。而从各家内容建设成果来看,个人认为以微鲸为代表的鸡尾酒内容建设模式或将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拥有更强的生态爆发力。 1.小米开放式内容联盟,资源积累迅速,但独占内容较少 小米搭台伙伴唱戏,建立了开放式内容联盟模式,引入了包括爱奇艺、优酷、搜狐等在内的视频内容提供者。小米当时宣称:其通过10亿美金的市场投入,在电影片库、电视剧库、综艺片库、纪录片库、动漫片库等五大片库中堪称最全。而小米也以此为武器猛怼乐视,在行业内与乐视掀起了内容生态丰富度的撕逼大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