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朋友问我为什么吃这家而不是另外一家,我几乎答不出,也许是因为这家VI做得更用心,出于一致性的心理,我觉得他们做面也更用心?或者是因为他们的文案正好和自己当下的状态有关,进而打动了我?总之如果不去有意识的分析,是不会知道什么影响了自己的需求和决策。 一家企业面对市场时,情况就复杂的多了,我们既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否正确,也不可能通过直觉判断用户的想法,哪怕去做市场调研,用户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 因此就需要运用生理学、基因学、逻辑学以及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去获取别人心智中的答案。 研究的难度,堪比甚至超过任何一个自然科学的学科。 所以,为了优化合作机制,就需要先共同达成一致,这是一次探索,而非简单的服务支持。 可行的方式是,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atv,共同成立“实验室”之类的研究组织,在研究过程中,“甲方”人员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市场的复杂度,同时帮助“甲方”所有参与者在思想层面达成共识,避免内外部的分歧。 (修补外行指导内行缺口的方式有很多,伊卜生只举了其中一种) 6. 产品 — 用户 关系的重新设计 单边产品和用户任务: (1)缺口:假设用户有行动能力,但事实使用时无意识 因为使用者四肢健全、年轻有活力,就认为让他们多费一点心力理解产品设计界面是合理的。 而事实上,移动端界面的设计,使用者常常处在一种非正常状态下操作手机,都是“行动不便者”,他们常常手上拿着重物,或者正在行走,或者带着手套,或者天冷手冻到没知觉…… (2)修补缺口:顺应用户直觉 好的产品设计一定是尽可能地降低使用者的认知负担,即便对方是一个行动不便的人,也能在“无意识”状态下,顺其自然地操作。 有效地缓解人和产品操作界面的隔阂,让人们使用产品成为享受功能的过程,更高境界是舍弃说明书,凭借直觉便可以实现产品功能。 比如每次在公司的食堂,在刷卡付账的窗口,提供了抽纸,大家可以自由抽取。虽然明明已经很方便了,但我就是经常忘记拿纸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无论是装茶叶,还是抽纸巾,都存在一个问题——执行的任务差异较大,无法合并: “合上盖子”无法跟“放勺子回原位”合并 “刷卡付账”无法跟“抽纸巾”合并 用户相当于在两条任务流之间切换。 如果我将流程稍作修改,你直观感觉就“自然”许多 针对装茶叶的例子:在每一个罐子里配一把小勺子,用户装茶叶的步骤就会变成:打开盖子——拿起勺子舀茶叶——放回勺子进罐子——合上盖子。 针对抽纸巾的例子:把纸巾放到取筷子的区域,因为取纸巾的行为本质与取筷子的行为更接近,而跟刷卡的行为不接近。 因此,只要将相似任务放在一起,顺应使用者的直觉,就可以改善这个问题。 那么,这个发现在产品界面设计中如何运用呢? 文档中“字体放大”和“字体缩小”的功能总是放在一起,“左对齐”和“右对齐”放在一起,移动端上,如果双指捏合是缩小图像,那双指张开一定得是放大图像。 如图,两个都是音频播放界面,都具有“15s前进”和“15秒后退”的功能,相较而言,哪个界面方便用户操作? 与之前的原理类似,右边的得到APP,将相似的任务合并了(将“上一首”“下一首”与“15s前进”和“15秒后退”合并),更符合直觉,更自然,更无意识。 结语 从你学会重新设计事物之间的关系那天起,一切自会变得与众不同,而最为不同的,是改变它们的你。 “与众不同”当然不是居家旅行必需品,你可以随波逐流,这并不影响家庭和睦、 朋友感情,但可能会让你时常焦虑,不知道自己是谁。 “与众不同”也不是企业发展的必需品,毕竟有很多采取跟随策略的公司也赚了 很多钱,但如果不去做“与众不同”的事情,你辛辛苦苦开创的品牌早晚有一天 会被人们遗忘,因为人总是喜欢追求新的事物。 重新设计关系可以让你变得与众不同,远有洛克菲勒、卡内基、亨利.福特、摩根,近有乔布斯、扎克伯雷、张小龙,都是重新设计关系的高手。 #专栏作家# 伊卜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伊卜生(ID : ibsen2020)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